在葫芦岛市,提起“七彩绥中”,人们会想到这样几个词汇:网络销售、“飞地扶贫”、脱贫攻坚。一个农业产业园如何与这样几个热频词汇擦出“火花”?如何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作用?带着这些疑问,日前,记者走进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沙河镇营盘村和网户乡朴家村、河东村交界的“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进行了实地探访。
总占地面积10000余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的“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是由绥中县杨家沟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投资建设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绥中县杨家沟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企业、省级重点示范家庭农场、服农助农网络销售平台企业。目前,“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建设已完成投资5亿元人民币。
为了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产业造成的影响,“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以网络销售为突破、“飞地扶贫”为带动,助力脱贫攻坚,千方百计化危为机,实现了逆流而上和产业发展新突破,让本就闪亮的“七彩绥中”,再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网络销售 孕育出农业发展新业态
“各位老铁,苹果是33元9斤,顺丰包邮。”“2号链接的苹果是甜口的,适合老爸老妈和小宝宝吃……”“3号链接的苹果是老品种的小‘国光’,喜欢酸甜口的老铁可以点击直播间下面的‘小黄车’直接下单……”2020年3月26日,在位于杨家沟村的“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8000吨恒温库内,几位“快手”主播站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利用“快手”直播平台,在手机屏幕前生动形象地为网友介绍自己销售的苹果个头儿大小、口感如何……而在她们每个人的身后,都会有十几、二十几位农民,手脚不停地进行着苹果分拣、套袋、装箱、打包等工作,为下单的客户准备好“出单”产品。这样的工作,从正月十五一直持续到4月中旬,单日最高销量1万单。曾经满仓运行的恒温库,目前苹果已被销售一空。
4月13日,在位于盘山村“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果树种植基地的大樱桃分装车间,呈现出一派繁忙有序的工作场景。大樱桃的直播销售、分拣装箱、称重打包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樱桃的网络销售工作从3月21日开始,将一直持续到5月末。大樱桃的销售全部实行预售制,客户前一天在直播间下单预订,第二天下午所有订单全部装箱发货。每日销售约800单,销售额15万元左右。
“我们这儿的大樱桃是产地直销,大樱桃的肉厚、核小、汁多,口感正宗。”“美早大樱桃连箱2斤至3斤装的,238‘米’,顺丰包邮。现在就剩27件了,想买的老铁抓紧时间下单。” 5月6日上午9时,在快手直播平台的“七彩绥中实业有限公司”官方直播间内,同时在线人员达到500余人,销售形势十分火爆。
随着网络销售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擦出的“火花”,让“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在实施好品牌战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形成了发展新模式,孕育出了新业态。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涉农企业在“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快速发展的大潮中享受到了发展红利。一些创新模式所带来的新服务、新渠道广泛融入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农户和涉农企业实现收益共享,加快了农业经营方式向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转变。
在“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果树种植基地大樱桃分装车间,从事“包装”工作的沙河镇叶家屯村村民曹红和荒地村村民王丽,每人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但给她们开工资的却不是“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而是与“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的顺风快递公司。原来,随着“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网络销售的快速发展,顺风快递公司的业务量不断增加。为了进一步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顺风快递公司在当地招聘并培训了“员工”,开展快递打包业务。曹红和王丽就是其中两位。
“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擦出的“火花”,同样也让“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拥有了发展新引擎、积聚了发展新动能。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拥有4个大型果树种植基地、1个育苗基地,总占地面积达到1万余亩。一座8000吨恒温库、12辆冷链物流车,让产业园拥有了成熟的水果蔬菜冷链运输和储存系统。注册的“辽宁秋地”苹果品牌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金奖”;生产的寒富苹果和大樱桃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证书。而早在2019年12月,“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申请的“国家级苹果大樱桃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就已通过农业部答辩。2019年通过“快手”等网上销售平台销售水果及蔬菜34.17万单、销售量345.47万斤,共计销售金额1073.89万元。
2020年,“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计划投资1亿元,发展水果深加工项目,生产草莓干、苹果片、葡萄干等休闲食品,现已建设生产厂房4000平方米,计划10月份开始生产,预计产能800万斤,年产值8000万元。届时,“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将成为集一产绿色果蔬种植、二产冷链物流和农产品深加工,三产休闲旅游农业及服务业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
“飞地扶贫”开辟出精准扶贫新路子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没有缺席,以“飞地扶贫”的形式,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作用。
何为“飞地扶贫”?在采访中,记者找到了答案。“飞地扶贫”即是“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优势项目的带动作用,推广乡镇党委政府引导、“企业+支部+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利用优势地域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设施大棚,大棚产权归村集体或合作社所有,“七彩绥中”负责项目经营,每年将年收益不少于投资额的10%返还给村集体或合作社用于扶贫攻坚,项目合作期限为12年。
2019年,“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先后与绥中县加碑岩乡、明水乡、荒地镇、沙河乡、永安乡、高台镇等多个乡、镇及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了精准脱贫的“飞地扶贫”项目,建立了“扶贫飞地项目园区”。“七彩绥中”投入扶贫资金1591.5万元发展“飞地”设施农业项目,建设高标准樱桃温室大棚30座,带动沙河镇、加碑岩乡、永安乡等6个乡镇4177名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当年加碑岩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每家拿到了4000元左右的分红。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行政府引导和负责、群众参与、产业共建、利益共享等联结机制,“飞地扶贫”实现了不同乡镇、村组之间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不仅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同时也让更多的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享受到了发展红利。据不完全统计,“七彩绥中”农业产业园长期用工200人左右,季节性用工900人左右,月均发放工资123万元。
今年58岁的张艳娟,丈夫患有脑血栓,两个孩子都在读高中,全家人的生计都靠她一个人。春节过后,她到“七彩绥中”恒温库打工,每月的收入都在3000元左右。
今年,“七彩绥中”计划继续投入扶贫资金1823.7万元发展“飞地扶贫”设施农业项目,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34座, 带动2639户、5188人稳定增收。
“新业态”叠加“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七彩绥中”不仅开辟了我市精准扶贫的新路子,也让自己的品牌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