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小小笔记本 扶贫大情怀
小小笔记本 扶贫大情怀
【2020-05-21 来源:辽宁日报】

“老张,最近生活咋样啊?低保金领到了吗?”5月19日,北票市马友营乡北平房村“第一书记”孙国军来到贫困户张廷国家。“放心吧孙书记,我的低保金领到了,现在生活不用愁。”张廷国握着孙国军的手,高兴地回答。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家里还有啥困难,和我唠唠,我记下来。”孙国军一边说一边拿出笔记本记录。

两年前,孙国军选派到北平房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每次进家入户走访调研,孙国军都拿着笔记本,把每家每户的所想、所盼记录下来。他今年已经58岁了,但依旧每天在村里东奔西走,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无论走到哪儿,他都拿着笔记本,详细记录驻村扶贫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振立啊,家里的羊养得咋样?”从张廷国家出来,孙国军又来到村民张振立家。“挺好的,家里的羊由5只变成12只,还有两只马上下羔了,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张振立说。

任“第一书记”以来,孙国军已多次到张振立家走访,他的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张振立一家人的生活情况:因病致贫,2019年开始发展养羊业,在政府就业政策安置下,成为林业信息员,妻子成为劳务输出信息员,孩子纳入“阳光雨露工程”,2019年底,全家脱贫摘帽……

两年来,孙国军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和村民成了朋友,哪家有几口人、因何导致贫困、主要困难是什么,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两年下来,孙国军积攒下的扶贫笔记有9本。

年初,在扶贫笔记里,孙国军写道,“今年,北平房村将大力发展保护地大棚,通过合作社带动剩余的7户贫困户14口人脱贫,确保到今年年底全体村民共同步入小康生活。”

9本扶贫笔记,记录了北平房村村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也记录了这个贫瘠山村的悄然改变:两年前,北平房村是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241人,村民靠天吃饭,村集体收入为零;两年后,北平房村发展起保护地大棚、扶贫微农场,村集体收入达9万元,村里修建了文化广场、卫生室、便民服务大厅、村屯路,摘掉了贫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