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树弄得不错,枝剪得好,还在断口抹上愈合剂。但有些该摘芯的地方一定要看住,时间要掐住,这几天很关键,摘心这一环节做得好,树才能既长得规范,明年花芽又能形成得多。”在瓦房店市红沿河镇红沿河村东岗屯残疾人迟永双的一块田地里,该镇大营村科技示范户郎太有一边指导迟永双,一边动手做起了示范。
迟永双因小儿麻痹造成肢体残疾,单身一人的他不能干重体力活,生活贫困。一次聊天中,郎太有得知迟永双家里有3亩桃园地,种了两年,但由于管理跟不上,根本不挣钱。
“你信我的话,把桃树拔掉,我这儿有大樱桃树苗,你拿去栽,技术上不明白的问我,树长成了我帮你销售树苗。”郎太有的话给了迟永双一颗定心丸。他从郎太有那里拿了200多株美早大樱桃树苗栽上了,施用什么肥,打什么药,怎样配比,郎太有随时指点。“去年,太有帮我卖了80多株大樱桃树,一株750元,除去费用,收入6万多元。”迟永双说。
郎太有说,“我看好大樱桃产业,我希望村民们跟着我干都实现脱贫致富。”今年一株砧木苗大概1元钱,他把砧木苗赊出去,农民们嫁接后,明年秋天他再以每株六七元钱的价格回收。梁西村的阎照阳今年头一年干,在郎太有这儿赊了5万株苗,这5万株苗最低成活3万株,按照6元钱一株,除了费用,明年妥妥收入12万元。
“我粗略算了一下,我一年光赊树苗就达十几万元钱。”郎太有算的更多的是乡亲们的经济收益。
村里还有一些没能力或不想栽植大樱桃的村民,郎太有便让他们在自家的樱桃园或苗圃里打工。30多岁的宋金秋在郎太有家的樱桃园打零工,既有了固定收入,又不耽误照顾家庭。“郎哥每年光在生产服务链条上付出的工资就能有20多万元,让一些村民不出屯子就有了稳定的收入。这个季节,他还积极张罗帮周边果农销售大樱桃,他真是为农民们增收致富一条龙服务啊!”与郎太有打了好几年交道的水果代购商周洪超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