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全国草莓第一县,地处北纬四十度的黄金生长带,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特别适合草莓生长;东港,我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两次承办“中国草莓文化节”;东港,全国最大的草莓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凭借草莓,东港已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熟知……
百年产业,百亿产值。多年来,在东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调控下,在东港农业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草莓生产已成为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上世纪90年代,东港市草莓产业起步于小规模、家庭式的生产经营,东港市草莓栽培面积仅2万多亩,总产量5万多吨,总产值3亿元左右,草莓销售基本依靠一家一户的地摊式销售。
为了形式统一,发挥地域品牌和原产地效应,在东港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东港草莓”于2004年被核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正式对外打响“东港草莓”商标战略。如今,东港草莓种植面积已达14.8万亩,产量23万吨,鲜果产值达46亿元。“东港草莓”已连续多年被评估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77.5亿元。
“东港草莓”名角——九九草莓
提起东港草莓,大家最熟知且认可的就是九九草莓。九九草莓真名叫红颜,是东港从日本引进的一个早熟草莓品种,因为是1999年引进的,所以东港人称之为“九九”。
当年,东港引进的九九草莓只有三株苗。由于其香甜口感而被市场推崇,迅速名声鹊起,美名远播。如今,九九草莓遍布东港各个乡镇,也成为被全国乃至世界认可的优质草莓品种。九九草莓苗被大量繁植,周边市镇,甚至江浙一带也在种植东港培育的九九草莓。
正宗九九草莓个头较大,每颗草莓表面呈鲜红色,草莓籽是自然的金黄色,富有光泽,闻起来有浓郁的草莓香味。将草莓切开,内部的果肉细密、紧实、饱满,没有空心,外表比较亮,颜色多为橙红色。果实圆润、果籽分布均匀,没有毛刺,花蒂窄且上翘、尾部略微凸起。九九草莓口感偏软、甜,咬完后满口盈香,汁水充沛。
“我们东港草莓个大、饱满、品形端正,现在已不仅仅是作为水果在卖,而是作为一个让少女心爆棚的礼物在卖,网红产品,情人节礼物。它不仅有外形,还有内涵。东港草莓有80%甜味,20%天然果酸,一口下去,果肉细腻,爆汁……”东港市领导曾在直播平台中这样推介东港草莓。
“东港草莓”之乡——椅圈镇
“看,那个绿色房子后面,就是当年栽下第一株草莓的地方。”经介绍,在椅圈镇夏家村,记者看到东港草莓的第一片种植地。
1924年,夏家村农民李万春从安东劈柴沟三育中学引入日本鸡心草莓进行栽植,开启了东港草莓的种植路。如今,东港草莓已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而它的发源地马家岗(现坐落于椅圈镇)更是东港草莓响当当的名片。
椅圈镇,辽宁省特产“草莓”之乡、中国设施草莓第一镇。该镇是东港草莓栽培历史最久、面积最大的乡镇,尤其是设施草莓生产技术和果品质量全国领先。多年来,依靠自身积累和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不断推进特色草莓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在椅圈镇李家店村,村委会附近的大型冷库格外引人注目,除此之外,村民还有数十个自己的小冷库。每年夏天,这里会储存大量草莓苗,冷冻草莓苗能实现早开花、早结果、早上市,为草莓种植户带来更高收入。李家店村2016年成立富源草莓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为村民打开了更正规、高端的草莓销售渠道。如今,低温预冷促早熟技术在李家店村全面推广,并成为东港所有村中应用该项技术的佼佼者。
特色产业,全面发展。除了夏家村和李家店村,目前,椅圈镇面积较大和生产技术突出的还有依兰苏村、马家岗村、黄城村、桦木村等,各村的草莓净面积都在2500亩以上。
“东港草莓”新路——精深加工
目前,东港市拥有合作社324家、家庭农场49家、全产业链配套企业50余家,行业从业人员10万余人,年出口草莓制品近4万吨,出口创汇达3500万美元。2019年,东港草莓产业又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随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东港草莓精深加工之路将不断拓宽。东港市现有草莓深加工企业42家,通过HACCP认证企业4家,亿元规模以上企业4家,已形成了以广天食品、菀丰食品、港岛草莓酒业为主的加工产业集群。精深加工产品16个系列共30多个品种,包括草莓罐头、草莓酒、草莓酱、草莓雪糕、草莓铜锣烧、草莓饮料及冻品颗粒等,主要出口至欧洲及日、韩、俄罗斯等国家,深加工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同行业90%以上。
近年来,东港草莓产业发展迅猛,上有政府给予的政策、资金扶持,下有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户抱团谋发展,加上科研技术的鼎力相助,以及监管执法、质量检测的保驾护航,东港草莓各项指标领跑全国。草莓产业已成为东港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更为东港农民打开了致富增收的大门。张艳 记者 张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