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钟表时针将要滑到午夜0点时,妻子轻声提醒:“希峰,都半夜了,你眼睛不好,明天再干吧。”“噢,今天我下村回访了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明天还要给镇村干部做个扶贫业务的系统培训,得把材料赶出来,你先睡吧。”程希峰不自觉地打了个哈欠,笑着劝妻子赶紧休息。
自从程希峰作扶贫工作三年来,这样的场景已无数次上演。
恪守初心 笃定前行
今年49岁的程希峰是凤城市宝山镇扶贫办主任,在宝山镇工作已有24个年头。2017年,宝山镇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成立了镇扶贫办公室。扶贫攻坚工作极为重要,必须得选个综合素质好的干部来接这副重担子。镇主要领导第一个想到的人选就是程希峰,因为他干过民政、经管、林业,经常与老百姓打交道,农村政策比较熟悉,阅历和经验相对丰富。
当领导找程希峰谈话时,他一口应允下来。彼时的宝山镇扶贫办刚刚成立,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程希峰带领他唯一的新人搭档于聪,开始了宝山镇脱贫攻坚工作。
宝山镇位于凤城市西南部,距凤城市中心22公里,总面积318.6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109个村民小组,6729户,2062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76户,728人,脱贫攻坚任务较重。宝山镇困难群众都是什么需求?带领贫困户脱贫的出路和关口,卡在哪里?发展优势又在哪里?这些问题在刚上任的程希峰脑子里不停地旋转、翻滚着。他深知,要想把扶贫工作做好,只有哈下腰来踏踏实实地付出,一步一个脚印。
已有多岗经历的程希峰虽然对农村政策比较熟悉,对宝山镇的沟沟岔岔熟悉,但对扶贫领域他却从未涉及。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掌握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扶贫政策,走进3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很快就全面掌握了全镇扶贫的第一手资料。
2017年到2019年,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三年。在这三年里,镇里人称“老黄牛”的程希峰,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和艰辛劳动,也得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们的认可。
如今,岔路村孙淑兰老人明亮的新房子里,阳光透过宽大的窗户,直射进屋里。78岁的独居老人孙淑兰笑呵呵地说:“以前那个老房子好像是个黑地洞,多亏镇里程主任帮着跑上跑下,从申请、施工到入住,忙个不停,如今我住上了新房,这心里头每天都敞亮亮的。”
程希峰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每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忠诚和担当,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有责任带领大家脱贫摘帽。”
深入群众 牵挂冷暖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这更多考验的是扶贫干部的责任、担当、耐力,还有智慧。
程希峰经过无数次的走访、调查,并多次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促膝交谈,探索适合该镇发展的扶贫工作模式,为贫困群众量身订制了产业带动、危房改造、资产收益“三位一体”扶贫路径,让全镇376户72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吃上不同的“政策小灶”。
为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程希峰带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走分散发展模式,扶植其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项目;鼓励无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较弱的建档立卡户通过龙头企业加农户入股分红的方式,用好用活上级扶贫资金;为实施好危房改造工程,他统筹使用生态移民、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等项目资金,确保镇域困难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致得富。三年来,宝山镇通过龙头企业加农户形式共投入扶贫资金232万元,收益69万,全部用于376户建档立卡户,并为64户建档立卡户建了新房。
程希峰说,干扶贫工作,不是光辛苦就行了,更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没有点耐心、爱心还真干不了这个活。汤池村16组的五保户王继浩,房屋属于D级危房,需要重建。刚开始,王继浩同意新建,但却拿不出建房配套的钱,没法建房。在程希峰的协调下,宝山镇党委政府答应为王继浩补助1.2万元。但王继浩又说,想把小破房留下当厦子用,不能拆除。这不符合建房政策,为此,程希峰不厌其烦地反复到王继浩家里做工作,最终新房顺利建成。当王继浩住进冬暖夏凉的新房时,不好意思地抿着嘴笑:“要是没有程主任的一再坚持,我还不知道在那小破房里‘猫’几个冬天呢。”
像王继浩这样的建房户,还有小四台村的孙金、汤池村的隋运清、大营村的黄雅珍等等,他们每一座新房的建成都饱含着程希峰付出的努力。“我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性格比较急,但经过这三年扶贫工作的磨砺,性格差不多被磨得平流了。”程希峰笑着无奈地摇摇头。
甘于奉献 执着坚守
2019年,是程希峰最累的一年,这一年他被工作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本来扶贫办的工作就忙得要命,两个人都干不过来,5月份,搭档于聪又调走了。当时正赶上要做扶贫档案规范化整理工作,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376户728人共四年的扶贫工作要按照“一户一档”要求全部装订成册,所有开展过的扶贫工作记录、照片、相关表格、名册要全部存档入卷,同时还有各种督查、抽查、检查、自查、数据清洗等。镇扶贫办一个“光杆司令”撑了三个月,直到8月中旬,镇党委政府才给他配置了年轻人。他说:“扶贫的活都是急活,时间不等人,我必须得把重担挑起来。”
按照脱贫攻坚政策,解决C、D级危房是三保障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贫困户虽没有达到C、D级标准,但窗户、门破旧,天棚柴草裸露、墙壁脱落不堪,住房质量令人担忧,于是凤城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脱贫攻坚温暖工程。程希峰说:“我是宝山镇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每当走进建档立卡贫困户那黑黢黢的小屋,总感觉胸口发闷,这回政府启动温暖工程,我定要尽全力为百姓争取。”
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程希峰真的是拼了。为了摸清底数,2019年冬,他开着车,逐户查看,逐户核对,逐户拍照,跑遍了全镇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最终,他为宝山镇20户贫困户争取了住房修缮补助资金。当小四台子村建档立卡户庞福寿老两口听说自己的房子也争取到修缮补助资金时,老人家感动得都快要哭了。
大家都说程希峰是“老黄牛”,总有使不完的力气。可谁知道他在2016年底在沈阳做过眼睛手术,不适合长期从事电脑工作,否则眼病有可能复发。而扶贫工作的各种报表、各种报告、各项数据录入等都离不开电脑,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无法预知的伤害。
正在读高三的儿子说父亲偏心,因为程希峰的时间表里,留给376户贫困“亲戚团”的时间太多,而留给他自己和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妻子也不时调侃,说他是家里的甩手掌柜……
程希峰说:“每当看到建档立卡户脱贫了,我都打心眼儿里为他们高兴,我必须尽我最大的能力,打好脱贫攻坚最后的总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