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群山深处 用情绵长 ——市水务集团定点帮扶工作纪实
群山深处 用情绵长 ——市水务集团定点帮扶工作纪实
【2020-06-30 来源:丹东乡村振兴局】


宽甸县虎山镇红石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171人,2019年,市水务集团驻村工作队进驻红石村,当年,全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仅为3500元。

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咸美萍看来,近两年正是由于扶贫工作队的进驻,以及市水务集团同村“两委”的通力协作,才有效提高了红石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有力促进了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经济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进而较好实现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接到定点帮扶任务,市水务集团立即把对口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这项工作,集团主要领导成了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扶贫工作队走访农户、了解村里情况、理清村民所思所想,很快就将这些情况拢了上来。

当年开春,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组织全村40多名党员、致富带头人以及有致富愿望贫困户到地理环境和小气候同红石村极为相似的步达远镇新安村,学习蓝莓、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当即购买了22斤百灵仙种子,被村民抢购一空,种植百灵仙50余亩,红石村的中草药种植拉开了序幕。

今年64岁的翟桂兰,是红石村蓝莓种植产业的“间接受益者”。虽然没有参与大面积种植,但她却因此找到了一份“工作”——给种植大户打工,从压苗到修枝,还有果实采摘,围着家转每天80—100元的收入不是问题。

培育产业、培训村民、吸纳就业,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就像咸美萍所说的,市水务集团扶贫工作队的这一系列举措,是治“本”的法子。它让农村闲置劳动力活跃起来,不但可以助力产业的发展,也能直接增加村民的劳务收入。对于许多有积极致富愿望和基本致富能力的家庭来说,这种“造血”式扶贫,其长远利好效应要远胜“输血”式扶贫。

植村工作队刚入住时,红石村及虎山镇下辖的太平村、安平河村等村,有10座暖棚处于闲置状态,虎山镇还有两处蓝莓基地经营效果不是很好。对此,在市水务集团的协调帮助下,驻村工作队与一家种植企业多次沟通,终于使这家企业落户红石村,对全镇的闲置大棚和管理不善的蓝莓基地进行了总承包。这不仅让大棚焕发了生机,同时也解决了各村的集体收入问题,大大活跃了虎山镇的劳动力市场。同时,通过这家公司的网络销售平台和经销商的实地考察和订货,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虎山镇的对外知名度。

时至今日,红石村已实现全员脱贫。就连村里此前家境最差,住房遭遇大火的曲京成、李淑英老两口,也已住上了新房,并且在兜底性社会福利政策保障和相关扶贫举措的扶持下,家庭年纯收入达到了1万两千多元。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快两年,但80岁的李淑英老人一提到自家房子着火的事,依然很激动,当时他们老两口从火海中抢出的东西,仅有一套夏天的衣服。

李淑英老人家新建的3间大瓦房,耗资73000余元。如果这笔钱由他们自己出,这个家将瞬间返贫。悉知内情的咸美萍说,对于老两口遭遇的突发变故,当时村里和扶贫工作队都高度重视。最终是市水务集团与村里一道积极筹措资金,并采取献爱心和出义工的方式,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让老两口无忧无虑地住进了新居。

质朴的李淑英不善言谈,她以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入住新房后的春节,她家起居室的主墙面特意挂上了一幅特别的年画,画面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夫人彭丽媛向群众挥手的场景。眼下,春节已过去6个多月,这幅年画一尘不染、鲜亮如新。

全村虽然实现了全员脱贫,但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扩大脱贫攻坚战绩仍是驻村工作队的中心工作。眼下,在驻村工作队的办公桌上,《2020年市水务集团下半年扶贫工作计划》上罗列了很多事项,还有细节补充内容。

集团和其他单位积极争取的100万元资金已落实,备料已开始,抓紧推进8.5公里红北线破旧村路和沿线桥梁改造工程;尽快邀请辽东学院农业方面的教授对红石村进行把脉会诊,结合红石村的地域、气候、土质等实际情况,全面完善发展规划;积极与凤城蚕科所保持互动,提高红石村秋蚕的产量和品质,切实让养蚕这个传统产业得到提升,成为农民致富的又一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