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牧草青青,悠扬的钢琴曲回旋耳畔,栅栏里上千头小牛悠闲的“散步”。2020年7月1日,记者走进沈阳市辽中区肖寨门镇的沈阳惠泰特牧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看到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面。一排排干净整洁的棚栏里牛儿个个膘肥体壮,悠然自在。“小火车”在牛棚之间的轨道上缓缓行进,给牛儿们填着饲料。“听音乐、吃营养餐、睡午觉……让肉牛过着‘小资’的生活。”沈阳惠泰特牧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刚看着牛儿们津津有味的享受着午餐告诉记者,“放音乐能让牛儿‘足不出户’也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有利于牛儿健康生长。”
“对牛弹琴”、打破传统养殖方式
听轻音乐,吃营养餐、住精装棚……这是辽中区肖寨门镇养殖基地内“西门塔尔”牛的日常。“每天从早上饲喂开始一直到晚间饲喂结束,一日三餐都会不间断的播放音乐,音乐能舒缓牛的情绪,没有了外界环境的喧扰,心情愉快了才能放心吃喝。增加了牛的安全感,减少了牛的应激反应,为其成长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间接促使其肉质更好。”刘志刚看着牛儿们继续介绍说。
据了解,惠泰特牧养殖基地不仅在肉牛喂料上做文章,同时也打破了传统拴圈为主的养殖模式,以半散放的方式进行养殖。刘志刚告诉记者,“半散放式饲养不但利用了闲置的土地,改变土地沙化现象,还调整了当地土地资源结构。这种半散养的养牛方式增加了牛的运动,增强了牛的抵抗力,让牛非常健康,疾病少。‘无抗’养殖更是让牛的采肉率和肉质的蛋白等营养水平比常规养殖方式要高。”
“规范化养殖”、提升当地养殖模式新理念
“我可不止轻音乐这一个‘秘方’。”说道肉牛饲养刘志刚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在伙食方面,肉牛的待遇也不一般,基地采用种养结合的模式,一边建整体栅栏作为饲养肉牛牧场,另一边种植青储玉米,与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对接研制适合北方特色肉牛的饲料配方,使肉牛的产肉率和口感更佳,今年,养殖场更是引进了一种新兴饲料亩产15吨的中国香草。定期进行两区调整,用有机肥来改良土壤营养。“我们在牧区架设轨道,通过用‘小火车’来填料喂料,一个人一个来回半个小时就能完成700多头肉牛的喂食,即解决硬覆盖对土地造成破坏问题,又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刘志刚说。在现场,记者看到不仅饮食搭配科学营养,卫生等方面也会细致到每个环节,定时有工人清理牛栏,进出人员还必须经过严格消毒等环节。
“做致富带头人”、让投资者旱涝保收
在牧场区,记者看到几位来自四川的养殖户慕名前来考察,“优良的品种、清洁的环境、专业的技术团队是我们放心把牛寄养在这儿的主要因素”来自四川的肉牛养殖户告诉记者。据了解,从幼牛的采购、保险、资金、到出栏价格、市场形成了一个安全的产业链,这种安全的产业模式吸引了周边养殖户及江苏、河北、四川等地的养殖户慕名前来考察,并纷纷加入团队。新买回来的小牛除了扎育苗、单独棚栏观察宅养之外,还融入了保险机制,每一头牛都有自己的保险单号,一旦饲养过程中出现问题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解决了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在保险的同时又引入金融机制,对有投资意向但资金困难的寄养户可以提供贷款支持,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目前,养殖基地内寄养户近60户,寄养牛达1700余头。
“专人护理”、为每一位养殖户保驾护航
今年5月22日,基地成立辽宁地区首家大型统合性技术中心。其中育肥牛技术服务诊疗中心是辽宁地区首家国际化最新标准建设的育肥牛技术服务诊疗中心,为拉动辽中区域的养牛经济,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技术依托和种源保障作用。“无论从落地应激、饲料投入、疾病诊疗等方面,都有专业的团队为大家服务,这种安全的养殖模式解决了庭院式不规范,疾病多,诊疗差,盲目用抗生素等问题,对食品安全起到特别大的作用。”惠泰特牧服务中心主任、从事畜牧兽医30年的资深专家冯景阳告诉记者,“中心以十余名精英兽医为核心的诊疗力量,与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战略合作,致力于打造辽中区育肥牛养殖服务行业管理最规范、技术最精湛、服务最一流的综合一站式育肥牛养殖服务品牌。”
沈阳惠泰特牧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秉承着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原则,积极响应国家生态养殖的号召,潜心致力于西门塔尔育肥牛的养殖。目前,公司占地面积达400余亩,饱和状态可在存栏肉牛35000头,现已全面展开育肥牛养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