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望儿山下 美丽乡村如画
望儿山下 美丽乡村如画
【2020-07-03 来源:营口市委宣传部】

望儿山下 美丽乡村如画

汽车驶进望儿山村。不远处,那座远近闻名的山被青枝绿叶掩映。新翻修的古色古香的白石栏杆桥,连接着通往山下的整洁、平坦的大路。右侧是一条新修的同样整洁、平坦的水泥小路。长长的灰色水泥院墙墙面平整,黑瓦墙檐,透出一派古朴、素雅。绿荫下,广场上,村民正悠闲纳凉或高声交谈,欢笑声流露着满心的幸福……好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

垃圾分类

良好习惯化风成俗

沿着一排排枝干青翠、整齐划一的篱笆墙,走在恬静的田园里,记者在望儿山村遇到一名正在进行环境维护的保洁员。“以前,村里连个像样的垃圾桶都没有,每家每户的垃圾也都没有个固定的去处,大多露天堆放、就地掩埋。”回忆起以前村里垃圾乱堆脏兮兮的样子,这个身材健壮的汉子有点儿难为情。

如今,街头巷角的垃圾没有了,田间地头的塑料袋不见了,村里多了十几个崭新的垃圾箱,家家户户门前整齐摆放着各色分类垃圾桶,屋里贴着“农村生活垃圾五指分类法”……望儿山村将垃圾分类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实现了该村垃圾分类全覆盖。新组建的保洁队伍,更让村里的环境得以长久保持整洁。村民们说:“环卫工人随时打扫、随时清运,家家房前屋后空气好、地面净,人人心里敞亮!”

“仅靠政府治理,难以保持长效的环境整洁。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治本之策。”望儿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德刚说,该村成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利用宣传海报、村委会广播、微信群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引导。按照网格化管理的模式,通过村规民约、村干部专职负责考核评比等方式,定期开展农户卫生、保洁员评比等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的方式,以身作则,动员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中。

治理“三堆”

人居环境水平提升

记者来到郭屯村,村口的宋家山老人正在自家大门旁翻地种花。杨柳婆娑,红花绿叶,很难相信,如此诗情画意的地方,以前曾垃圾乱堆、杂草重生。

郭屯村党支部书记宁先正向记者介绍说,年初以来,为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村党支部把整治柴草堆、粪便堆、杂物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工作,做到“三堆”进院。村委会安排专人清理村街道路、房前屋后、村庄周边积存的垃圾堆,做到及时清运、集中处理,彻底改变了垃圾乱扔、乱倒、乱堆现象。

该村定期全面检查“三堆”整治情况,对查出的问题逐一登记造册,明确整改标准及整改时限,落实责任人,形成问题清单台账,督促整改。就这样,脏有人管,乱有人治,头有人带,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现在走到哪儿都感觉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我们农村生活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村民们高兴地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使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党建引领

整治环境冲锋在前

“整洁家园,人人有责。”这是唐屯村党支部提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口号。村党支部书记唐凤萍告诉记者,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该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努力的方向。

雨后,一双双胶鞋上沾满了泥土;工地上,到处闪现着忙碌的身影。他们是唐屯村党支部的党员干部。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他们冲锋在前,努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目睹家门口那条村路的变化,村民李静秋高兴地说:“以前,这是一条泥巴路,一到下雨天,根本走不出去。今年修成了水泥路,出行真是方便多了。”党员干部们说,作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加速器”工程——路通了,拉近了农民与外界的距离;路宽了,农村的经济效益与日俱增;路顺了,老百姓的生活更幸福了。

据了解,截至目前,为打造美丽示范村,唐屯村已完成绿化面积20亩,平整绿化用地6200平方米,栽种金叶榆球、紫叶稠李、木槿等1205株,花草5200平方米,清理废弃建筑垃圾41处,清运生活垃圾102车,清理铁路边微地形7000平方米。今后,他们还将安装照明灯、健身器材等,为村民出行、健身、娱乐提供方便条件,持续推进人居环境建设。

提升品质

努力建设美丽家园

一列高铁穿过大铁村呼啸远去,铁路桥下,原来尘土堆积的荒野,变成了绿树与灌木高低错落、绿意葱茏浓淡相宜的长长的绿化带。为什么该镇的人居环境变化如此之大?镇领导向记者讲述——今年初,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有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精神,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让农业变强、农村变美,熊岳镇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广泛动员各方力量,集中人力、物力开展“春风行动”。他们结合实际,开辟疫情期间防疫绿色通道,在全镇14个村进行村庄绿化、墙体美化、垃圾清运等整治工作,形成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新局面。

该镇以入村主干道为主线,沿线平整土地、清理垃圾,下大力气整治“脏乱差”。通过植树栽花、绿化美化等方式,巩固集中治理成果。他们立足村情、街貌、民需,按照“村村有特色、面貌大改变”的思路,将环境净化、道路硬化、绿化美化、一村一品、文化建设等项目整合起来。同时,把改旧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并制作成文化墙展示出来,引导村民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走好“清理、美化、共享”三步棋。

截至目前,熊岳镇清理建筑和生产生活垃圾17万立方米,河岸清理22公里,增设河管员16人,购买两台勾臂车,增设70个垃圾箱,增设保洁人员73名,植树10504株,种植花草25000平方米,种植模纹篱7500平方米,完成新建墙体3600延长米,篱笆墙1500延长米、整理棚户区改造房屋两侧墙面132户、新建537平方米停车场1处,新建1200平方米文化广场1处、800平方米文化广场1处。同时,按照农村厕所建设改造标准,对全镇1160户村民家的厕所进行了集中整改。

镇领导还告诉记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14个村,所有墙体美化、绿化等相关劳动力均由所在村村民自己出,由此解决了400余名剩余劳动力的务工问题,有效化解了疫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农民增收势头不变。

下一步,熊岳镇将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核心,继续抓好村容村貌提升,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强化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深刻内涵,“干干净净迎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