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贫困群众变身“产业工人”
贫困群众变身“产业工人”
【2020-08-18 来源:阜新市传媒中心】

      早晨7点半,阜蒙县平安地镇阿汗土村村民王春艳刚吃过早饭,就和邻居周金花一道骑着电动车,去离家几百米外的阜新晨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业扶贫车间上班。 

       装料、加水、打包、装车……车间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工作。“这批订单催得紧,咱们可得加把劲,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手工熟巧的王春艳一边干活一边说。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返乡创业青年、阜新晨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吉,他正在扶贫车间忙碌着。“90后”小伙杨海吉是土生土长的平安地人,他2012年退伍后,一直在外地打工拼搏。时刻惦记着家乡发展的他,偶然的机会发现一个非常有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日化用品生产。经过市场调研论证,结合平安地镇的实际,杨海吉决心闯闯。“把公司做得更大、更好,和乡亲们一起把日子过红火,这是我奋斗的目标。”杨海吉说。 

      多年来,阿汗土村一直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收入较低,加之这些年村里外出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不少粮田耕种比较单一。如何开辟新的致富渠道,让村民都富起来,成了村“两委”班子思考的问题。今年年初,在镇、村的支持下,阜新晨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业扶贫车间顺利投入运营,公司主要生产车用尿素溶液、防冻液、玻璃水、洗手液、消毒水等日化用品。自投入生产以来,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销往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产值达到15万元左右。 

      目前,扶贫车间有员工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人,还招录了周边的农户和贫困户15人,在销售旺季还提供临时岗位供周边农户选择。通过就业,员工月平均收入2000元左右,在企业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还有效拓宽了周边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 

      扶贫车间的建成运营,不仅帮助留守农村的老人、妇女、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做到“务工、务农和顾家”三不误,还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更是发展农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企业发展,村民增收,集体受益。阿汗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范冬明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下一步村‘两委’班子将与企业共同努力,为更多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防止返贫,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稳定增收,确保全力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阜蒙县,100多个“扶贫车间”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让贫困家庭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增强了脱贫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