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近荒废的百年果园,到栽植3万余株精品果树的千亩果园,锦州义县老庭沟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历经四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七里河镇七里河村群众脱贫致富、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锦州义县七里河村正在从曾经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收入超2.2万元的现代化新农村。
回首这一历程,村党支部书记、果园的发起人毕存仁感触犹深。“老百姓的支持与信任是村‘两委’班子最坚实有力的后盾和根基。乡村产业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必须要高起点筹划,统筹协调,上下拧成一股绳。”
8年前的七里河村有“国标贫困户”178户,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自然气候十年九旱,减产或绝收是常有的事。面对这样的困境,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势在必行。
七里河村在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下,先后成立了“义县存仁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义县宝柱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2016年,毕存仁又带领村“两委”班子把目光投向位于西部山区的老庭沟果园。七里河村有多年果树栽培的生产经验,地产的香梨、金丝红枣、苹果等水果品种知名度高,广大农民对果树的引种、培育、嫁接、整形、水肥管理等都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当地花卉合作社的发展,使很多农民积累了温室花卉栽培和农田集约化管理的技术和经验,为进一步发展果树栽培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项目建设区本身就有一些老品种的果树,具备一些基本设施,为进一步开展大规模果树栽培奠定了环境和物质基础。而老庭沟果园历经百年,几易其手,最后一任果园的承包者已经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无力经营。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也为村民增收创效,村集体决定用花卉种植的收益投资购买果园,并争取上级资金,成立了“义县老庭沟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发展果树种植业。合作社工作人员由本地百姓担任,他们了解本地发展和经营实际情况;在果树的种植和管理中,聘请具有多年果树种植丰富经验的老专家指导或直接参与工作。引进本地和周边地区优势品种进行种植,以生产精品水果为方向。其中的金丝蜜王枣收购价是普通大枣市场价的数倍。2018年,合作社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并得到资金扶持。
果园建成后,村民又多了一个打工挣钱的好去处。年近七旬的王占清和妻子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常年在果园打工。“如果没有果园,我这岁数去别处根本没办法打工挣钱。我有果树管理技术,既能挣工资,还能以技术入股,收入十分可观。我们两口子算是真正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正在果园劳作的村民乐呵呵地告诉我们,“果园的收益我们都有份儿,都能分红,不仅可以技术入股,也能以工资形式入股。”
不满足于已经脱贫的现状,而是继续在奔小康的路上继续前行,这正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在村“两委”班子的筹划里,全村脱贫致富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战中是实施“三步走”战略的:“花棚”让七里河村整村脱贫销号,“牛场”既杜绝返贫现象的发生又巩固脱贫成果夯实村民和全村经济基础,而“果园”就是让七里河村百姓腾飞致富的翅膀。未来几年,果园将逐步建成集绿色果品产业、游园采摘、标准化养殖、娱乐休闲、住宿餐饮为一体的春季有花开、夏季有绿荫、秋季有硕果、冬季有雪景的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区,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牛场的粪便可以作为花棚和果园的肥料,实现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毕存仁展望着。
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目的是群众增加幸福感和获得感。七里河村党支部把增加了的集体收入用于修村部、建广场、整修道路、硬化路面、绿化亮化、沟渠修缮,还修建了公益性小公墓,彻底改善了七里河村百姓的生活。如今的七里河村,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村屯环境美丽宜居,村风文明和谐,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