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岫岩满族自治县牧牛镇南马峪村,天刚亮,村民孙有为就起床了。
孙有为像往常一样,先去猪圈喂猪,然后到院子旁边的小菜园除草、浇水。吃完早饭后,到村里的街道上开始清扫卫生。“这人很勤快,养了18头藏香猪,还在镇里做环卫工人、在山里红园打零工、在地里种庄稼……”南马峪村第一书记张占明介绍。
今年56岁的孙有为是房身组村民,2016年初,因病致贫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
苦日子的改变,从2016年开始。“村干部说,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我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要让我们也过上小康生活。”孙有为坦诚地说,当时他对此将信将疑。
然而,令孙有为没想到的是,自从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各级党委、政府送来了改善住房、医疗保障、脱贫项目、公益岗位等一系列“精准扶贫套餐”,对他家进行全方位帮扶。
新农村合作医疗和扶贫保险等带来“零”付费医疗保障;移民动迁,全家人告别住了30多年的茅草屋,搬进琉璃瓦、塑钢门窗的大瓦房;产业助力脱贫,送来饲养藏香猪项目启动资金;提供公益岗位,进一步增加收入……经各方帮扶,孙有为一家人摆脱了贫困,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在70多平方米崭新的家中,孙有为感慨地说:“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医疗有保障,还有钱花,没有党委和政府,哪能过上这么安稳的日子,我真的感觉很幸福!”
孙有为不仅将感恩记在心里,也付诸行动中。“这两年,只要有村民想养藏香猪,他不仅传授饲养技术,还对生活困难的村民赊销猪崽儿。”张占明说。在孙有为的带动下,南马峪村已有十余户村民通过饲养藏香猪增加了收入,去年村委会还将饲养藏香猪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全力推进。
孙有为想通过网络直播,进一步把村里的藏香猪品牌打出去,还想通过网络学到更多的特色饲养项目,“脱贫只是第一步,我还想和乡亲们一起奔小康!”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南马峪村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在“田间地头就业也是就业”的理念指引下,鼓励村民因地制宜自主创业,并引导50余人在本地务工和从事公益性岗位,全村60户157人已实现了全面脱贫。
全媒体记者 战风
【记者手记】
生活没有压垮孙有为,扶贫产业和公益性岗位让他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不仅改变了孙有为原本贫困的生活,还让他笑口常开。孙有为以前的生活没有盼头,现在却有了规划。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在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措施,着力拔除贫困群众思想和能力上的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