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二届营口海蜇节,营口市被中国渔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海蜇之乡”称号。一年来,营口市高起点、高规格打造线上线下两大“磁场”,助力东北大步踏上“海产业”升级之路,有效对接国内国际双循环。
今年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东北地区唯一一个基地“落户”营口市,就在基地园区内,总投资4.5亿元的中顺海蜇交易市场顺利运营,三年内这里海蜇交易量将达到50万吨,销售额近百亿元,实现营口海蜇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逐步走向精细化、标准化,最终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
作为营口市名片的“营口海蜇节”已经成功举办两次,海蜇节已经成为营口市加强国际交流、扩大营口乃至辽宁农业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2018年,首届营口海蜇节开启,1.5万人到场参观,仅现场销售额就达到1120万元。其中海蜇产品销售额达970万元,多家本土海蜇生产加工企业与海外销售终端在现场签订协议。2019年,第二届营口海蜇节,参观购物人数超过3.5万人,交易额1.1亿元。
靠海吃海,海蜇,营口人不仅吃得,更成就了这座城市独有的节日,成为营口走向世界的桥梁。
目前 ,营口海蜇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六成,做到了“营口海蜇连接世界餐桌”。营口市有海蜇加工企业、合作社300多家,近5万营口人从事海蜇收购、加工、贸易行业,国内海蜇加工企业80%以上由营口人开办,拥有自主品牌20多个,年加工海蜇产量约9万吨,占水产品加工总产量的94%左右,加工产量在全省排名第一位。从东南亚到非洲、从俄罗斯到南美,他们把世界各地的海蜇运到营口加工,又远销到世界各地,使营口成为全球海蜇生产、加工、贸易、流通集散整条产业链的核心。(2020年09月22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