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盘锦市大洼区上口子高跷秧歌博物馆揭牌
盘锦市大洼区上口子高跷秧歌博物馆揭牌
【2020-09-22 来源:盘锦市大洼区宣传部】
通过馆藏展示,让人感受到上口子高跷秧歌的久远与精髓,领略到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与风采
与博物馆相连的空旷场地,就是“浪跷人”排演的地方

 9月20日,盘锦市大洼区西安镇上口子村“上口子高跷秧歌博物馆”揭牌。这座在高跷秧歌发源地建设的高跷秧歌博物馆,通过馆藏展示,让人感受到上口子高跷秧歌的久远与精髓,领略到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与风采。

上口子高跷秧歌是项传统民间艺术,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形成了粗犷、火爆、喜庆风格与独特的艺术特色,促进了辽南秧歌流派的形成和发展,素有“辽南一枝花”美誉,现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步入上口子高跷秧歌博物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口子高跷秧歌祖师爷兰小二的铜像。环顾室内,玻璃展柜里有序陈列着不同时期跷腿、腰带、服装、头饰、器乐等老物件。展厅墙上,悬挂着上口子高跷秧歌发展历程展板,以及反映上口子高跷秧歌的获奖油画作品《最炫东北风》;展台深处,12个人物角色雕塑紧紧围绕着山花奖奖杯雕塑,寓意代代高跷人为弘扬民间艺术不断努力,让非遗技艺薪火相传。

与博物馆相连的空旷场地,就是“浪跷人”排演的地方,周边围墙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彩绘,为练习场增添了不一样的气场和艺术氛围。

西安镇文化站站长唐恒告诉记者,2008年,上口子高跷秧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他就琢磨着成立一个传习所,既能展示非遗技艺,又能让踩高跷的人有地方排演。

几经找寻,村里一座废旧的稻米加工厂被唐恒等人选中。对其进行一番改造后,“浪跷人”便在这里研习、排演。近几年,在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扶持下,他们对传习所进行升级,并于前几年就使这座博物馆初具规模。

“纵观高跷秧歌行当,在一个村子里建设与高跷秧歌相关的博物馆,这开创了全国先河。”唐恒说,据了解,这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家建在秧歌发源地、建在村子里的高跷秧歌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