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辽宁盘锦推进城乡一体化大环卫 改善人居环境绘就美丽画卷
辽宁盘锦推进城乡一体化大环卫 改善人居环境绘就美丽画卷
【2020-09-28 来源:辽宁广播电视集团交通广播】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外在形象,也都有自己的内在气质。如何让盘锦这座青春之城内外兼修,既有“面子”又美到“里子”?近年来,辽宁省盘锦市委、市政府顺应百姓期望,聚焦人居环境,把城乡环境卫生建设作为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改善地区投资环境的发展工程以及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管理工程,推动环境卫生向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稳步提升盘锦市环卫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盘锦市住建局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引领,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牵动,紧紧围绕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强化垃圾收运管理、提高垃圾处理水平工作主线,推动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大环卫体系建设。通过政企合作、管干分离、高效运行的城乡一体化大环卫模式,找到了一把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金钥匙”,绘就出一幅城市净、乡村美、百姓乐的靓丽画卷。      

从“突击”到“根治”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走进大洼区田家街道大堡子村,村庄整洁,空气清新,家家户户门前屋后清洁美观,绿意盎然,处处呈现出一派美丽乡村的宜居画面。很难想象,这里也曾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大堡子村的变化,是盘锦推进城乡一体化大环卫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而在众多农村人居环境矛盾问题中,“垃圾围村”一度成为乡村“脏乱差”的首要痛点。前些年,虽然盘锦市也曾下气力整治过农村垃圾问题,但部分乡镇习惯搞突击,存在前期整治成效显著、后续管理跟不上出现反弹的现象。      

为彻底剜除“垃圾围村”这个痼疾,2015年,按照市政府部署,市住建局与北京环卫集团合作,启动实施城乡一体化大环卫体系建设,建立起“户集、村收、企业统一收运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2016年,全市农村垃圾实现常态巡查、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日产日清。2017年,推广了“农户源头分类+村保洁员上门收集+保洁员二次分拣+企业专业化处理”模式,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2019年以来,盘锦市结合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统筹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村庄清洁整洁和硬化美化绿化、畜禽养殖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人居环境建设工程,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咱这儿沟都是垃圾,时间长了蚊蝇孳生,臭气熏天。现在,村里的卫生太好了,再也看不到垃圾成堆、蚊蝇乱飞的脏乱现象。”盘山县陈家镇朝鲜族村村民吕秉官说,看着村子越来越美,村民打心底里高兴。    

“当前,全市农村垃圾清运处理市场化已覆盖所有镇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覆盖率、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了较高水平。”市住建局副局长姜文介绍,盘锦市通过政企合作、环卫体制改革等系列举措,已基本建立起职责明确、监管有力、运行高效的环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环卫管理新格局。

从“填埋”到“转运” 乡镇土地得到保护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垃圾总量急剧增加,一些露天堆放的垃圾,对空气、土壤、水造成污染,威胁着居民健康。               

“过去镇里处理垃圾,都是用小车收完以后自行选址、挖坑、填埋,不仅污染地下水,还占用了很多土地。现在,通过京环公司收走之后,集中统一处理,垃圾污染环境、占用土地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大洼区唐家镇公共事业服务站站长代士伟说。      

那么,这些垃圾都去了哪里?近日,在位于双台子区陆家镇的盘锦京环公司固废综合处理园区,记者找到了答案。这个占地近35公顷的园区是盘锦市唯一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区域,每天来自全市的1400吨生活垃圾运到这里进行填埋处理,目前一座高二十余米的填埋山已经高高耸起。      

针对填埋库容不足、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低的现状,盘锦市住建局委托专家团队对全市垃圾处理进行科学规划,按照“分质协同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建设理念,对全市的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医疗废弃物等实施集中处理,打造盘锦市固废综合处理园区。园区规划建设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一座餐厨垃圾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生活垃圾1500吨/日、市政污泥250吨/日、餐厨垃圾150吨/日。园区将采用先进处理技术,实行物质、资源循环梯次利用,实现保护环境、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目前,园区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21年下半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一座集“综合治理、协同处置、循环利用”为一体的标杆性处理园区将展现在广大市民面前。      

盘锦京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司冉说:“我们秉承‘首善要求、首都标准’,坚持以城市美丽洁净为己任,推行设施设备一体化、人力资源一体化、垃圾收运一体化、固废处理一体化,以及互联网+垃圾智慧分类模式,全面构建新型城乡一体化环卫体系,为建设美丽宜居新盘锦贡献力量。”      

从“随意扔”到“随手分”  城区环境稳步提升 

城区是垃圾的主要产生地,产量大、种类多、涉及面广,对清运和末端处置提出了更高要求。盘锦市以垃圾分类为抓手,补齐城区环卫短板,既减少污染,又节约资源,擦亮了“国家卫生城市”这块金字招牌。      

垃圾分类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丈量着城市文明的尺度。作为全省垃圾分类地级市试点地区,盘锦市从2017年开始推广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全市组建了市、县区(经济区)、街道、社区四级垃圾分类管理队伍,通过加强舆论宣传、培训指导、交流经验等措施,推动分类实践,逐步建立“源头避免产生—中端资源回收利用—末端分类资源化处理”的垃圾管理新模式。市住建局联合盘锦京环公司,在居民区配套放置智能可回收柜843个、智能易腐柜1766个,设立分拣中心1座、小型暂存点10个,配备工作人员159人。如今,垃圾分类知识被更多居民了解,越来越多的居民自觉做到垃圾分类。  

兴隆台区兴旺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宋清艳说:“兴旺社区之前作为弃管小区,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有毒有害垃圾随意堆放、清理不及时等现象普遍存在。现在通过参与垃圾分类,居民可获得积分奖励,兑换油盐酱醋、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随手对垃圾进行分类逐渐成为居民习惯,小区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垃圾分类中,餐厨垃圾分类是核心。2018年,结合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防控非洲猪瘟,市住建局全面启动餐厨垃圾统一收运、集中无害化处理工作。盘锦京环公司成立了餐厨垃圾收运专业队伍,配备专用车辆,负责对全市2719家企事业食堂、餐馆、酒店和宾馆进行餐厨垃圾统一收集运输,日收运量60吨左右。这些餐厨垃圾,全部运输到盘锦市固废综合处理园区进行无害化处理。      

目前,盘锦市以垃圾分类项目为依托,实现了“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与“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两翼齐飞,以城乡人居环境的有效改善,带动了群众生活质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