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锦州义县头道河镇砖城子村:打好产业“组合拳” 助力乡村振兴
锦州义县头道河镇砖城子村:打好产业“组合拳” 助力乡村振兴
【2020-09-30 来源:锦州新闻媒体集团日报编辑中心】

    “这些牛可是我们大家伙脱贫致富的‘宝贝’,就连村干部都成了‘牛保姆’呢!”在锦州,镇村两级政府义县头道河镇砖城子村集体养牛场,乡亲们笑着打趣说。

  为了帮助砖城子村贫困户增加收入,这几年,镇村两级政府没少动脑筋,村“两委”班子更是想在前干在先。他们考虑到村民因病致贫比例大,庭院种植劳动强度相对较小,就帮助贫困户在田间地头种植沙棘、酸枣等中药材,镇政府免费提供苗木,投资小见效快,使贫困户当年就能有收益。但要推进精准扶贫,壮大村集体经济才是根本。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18年,村“两委”班子成员从市场调研入手,决定利用奖补资金建立养牛场。村书记聂成全介绍说:“我们村山坡地面积大,种植作物收益不高,流转土地价格低。同时,这里远离人口聚居区,符合养牛场位置要求。另外,我们的村主任李刚是兽医,可以保障牲畜防疫和治疗及时到位。”养牛场设计养殖规模为100头,但直到2019年5月,实际养殖母牛与育肥牛仅57头。资源的闲置造成了成本浪费。第一书记董连杰积极与派出单位沟通,先后争取到帮扶资金累计31.5万元,购买繁殖母牛22头。“每天不到牛场转几圈不放心啊!家里人都说这些牛是我们村干部自己的‘孩子’,其实它们比自己孩子还要挂心呢,因为这是全村脱贫致富的希望!”村干部围着这些牛可是操碎了心——母牛下崽需要陪护,村干部轮流看护;小牛生病,兽医出身的李刚自己动手给牛挂吊瓶;村干部们全心忙活着几十头牛的吃喝,每天仔细观察着牛的状态,为了便于记忆,他们甚至为每头牛起了名字……在村干部的引领带动下,群众对集体的“向心力”逐步提升。为了促进砖城子村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省市投入专项资金130余万元开发建设砖城子养牛场二期。得知这一消息,乡亲们奔走相告,积极报名为项目建设义务献工。目前,牛场存栏85头,年收入可达20万元,惠及了全村221户建档立卡户。

  “壮大村集体经济,就是完善村集体的‘造血’功能。”这是砖城子村村干部的共识。他们组织村内有回乡创业意愿并且懂种植技术的外出务工人员承包村集体大棚,带动富余劳动力去大棚打工增加收入。针对本村留守妇女数量多,个别妇女还有在服装厂打工的经历,他们组织成立了巧妹子服装厂。到村里没多久第一书记董连杰就从原来的汽车厂车间主任变身成为新建的村集体巧妹子服装厂厂长,带领十几位大妈大嫂们干起了服装对外加工的活计。同时建立健全了服装厂的考勤制度和生产工时分配方案,并加强了与其他上游服装企业沟通保证了货源。为了让大伙尽快掌握服装加工的技能,董连杰这个笨手笨脚的大男人也率先学着干起了缝纫工。

  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使贫困户收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增加,村民们手里钱多了笑容也多了。村里的民生和文化建设更是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路灯的安装既方便了村民的夜间出行,又美化了村容村貌,每当夜幕降临,亮灯后的砖城子村,每个路口陆续有村民出来纳凉聊天;每天傍晚,村民在建好的文化广场上扭起大秧歌,跳起广场舞,寂静的乡村到处飘荡着幸福的歌声;方塘和深水井数量的增加解决了村民干旱之年人畜饮水的危机;村卫生室的投入使村民小病不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