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太和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市委各项重大战略部署,围绕工业立区,太和区实现了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重点企业增量提质,招商引资成果斐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经济运行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紧密围绕全市“8+3”产业布局调整,充分发挥冶金、钛及特种金属、半导体新材料、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优势,形成产业链条式、集聚式发展态势。全区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全区已经初步形成新材料、装备制造业产业等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半导体零部件新材料、装备制造两大产业初具规模,钛及特种金属产业链不断延长壮大。
重点企业增量提质。全区共现有工业企业560户,其中,中信金属、华润电力、大唐热电、九泰药业等规模以上企业65户。神工半导体科创板成功上市。集信高温、神工半导体入选辽宁瞪羚独角兽企业,锦州创业创新孵化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新示范基地。
项目建设卓见成效。成立全省第一家冶金行业协会,会员企业36家。建立“小升规”项目库,入库企业21户,安排宝钛华神钙化提纯等新扩改项目40个。已有19个项目列入市“8+3”产业布局、4个项目纳入省“双百攻坚”任务。
招商引资成果斐然。“十三五”期间,太和区洽谈推进并落地新苏环保静脉产业园等大项目;锦州钛业年产6万吨钛白粉等新项目开工建设;疫情期间锦渤机辆等续建项目全部复工。续建项目复工率、新开工项目数量、列入全市“重强抓”项目的运行质量均位居全市前列。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区科技投入累计3.3亿元。科技进步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每年以1.56%的幅度增长。2020年,全区专利产业化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规模以上民营科技型企业达到60家,省级科研创新平台达到12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0家,与科研院校合作数量达到15家。辽宁万众创新孵化器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南庄里NWORK”分获国家和省级众创空间,燕邦农业、益多乐乳业获市级星创天地,锦州集信高温材料有限公司成为省科技创新项目库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