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洒向丰收的大地,在锦州市古塔区士英街道罗台子村的果园里,碧绿的叶子在阳光下依然耀眼,红红的果实挂满了棵棵果树,果农的脸上露着丰收的喜悦。随着这里的特色农产品——锦宝凌大枣的成熟,客商、采摘市民络绎不绝,原本寂静的村落热闹起来。记者了解到,依托良好的地理优势,罗台子村在大枣上深做文章,引导村民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锦州市罗台子村位于市区西北的城乡结合部,果树种植一直是这里的传统产业,但各家各户分散种植,始终没有做大做强。2010年村民刘惠生引进枣树新品种决定大干一场,并成立了望海亭大枣专业合作社。利用这一契机,村两委班子决定帮助、扶持合作社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最终19户农户成为合作社最初的社员。
说起合作社带领大家种植大枣,年近七十的村民王国华依然对创业之初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建社初期,为了让农户尽快掌握枣树种植技术,合作社从朝阳聘请12名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同时,合作社每年都举办四五次果树技术培训班,并经常性开展技术咨询及外出学习活动。从那时起,一大批技术骨干逐渐被培养出来。王国华说:“尤其是2013年至2016年,在朝阳科技队的援助下,运用‘高接换头’的嫁接技术,将全社原有的4.5万株老品种枣树,全部改造成优良品种。改良后,村里的大枣在市场上一直很受欢迎,最高价能卖到15元/斤。我家有4亩枣林,今年产了3000多斤,早早地就卖光了。”枣树的品质不断优化,产量、产值、利润直线上升,社员从中看到了希望,参社户逐年递增,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
为了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合作社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在产供销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帮扶。罗台子村工作人员高忠江告诉记者,合作社充分发挥广告、媒体、互联网的综合作用开展宣传,还制作了户外牌匾,统一制作了塑料袋、果品礼盒、果品包装箱等,扩大知名度,为乡村产业多态化造势。在此基础上,利用紧邻北普陀山风景区的地理优势,社员发展采摘、餐饮一条龙的经营方式,从而创出了一条大田种植与多态化产业并举、多种经营发家致富的道路。
在合作社带领下,经过10年的发展,入社面积已由10年前的400多亩增加到现在的2200亩,农民收入也不断增加,到去年,合作社年产量82万斤,产值410万元,利润246万元,加上其它水果产值总计510万元,利润296万元,196户社员户均收入实现1.51万元。“在合作社的带领下,通过加强果园的科学管理,积极引进新品种、新项目,努力建设现场采摘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样板园,村民们将以更快的速度奔向小康。”高忠江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