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
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阜新市人社部门不断加大技能扶贫力度,通过技能培训、“以工代训”、技能竞赛等方式,帮助贫困劳动力提高技能、增加收入、促进就业,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改变我命运的,就是这‘月嫂’的技能。”去年,在参加了人社部门组织的免费月嫂培训班后,家住阜蒙县农村的王悦凭借掌握的护理技能到外地务工,月薪达到了万余元,贫困的家境逐渐得到了改善。
王悦的经历是阜新市通过技能扶贫改变贫困生活的一个缩影。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扶贫,一直是人社部门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为确保政策落实,人社部门及时出台职业培训补贴,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免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阜新农业学校、彰武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阜新市卫生学校等7所学校开设了6个专业16期班,培训学员584人。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贫困劳动力,参照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贫困劳动力生活费补贴。同时,通过实施技工院校“千校扶贫”政策,对接受技工教育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免学费和享助学金范围,可优先申请资助。目前,享受免学费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03人,为73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了每人2000元的助学金。为接受技工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落实了每人每年3000元的补助政策。
“以工代训”是人社部门开展的特色培训内容之一。通过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人社部门出台政策,根据吸纳人数,给予最长6个月的职业培训补贴。截至目前,有亿美阳制衣有限公司、彰武县满堂红镇鸿运手工缝制点等10家扶贫车间开展“以工代训”,共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6人,发放“以工代训”培训补贴42.28余万元。正在开展“以工代训”的扶贫车间有32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82人。“以工代训”政策的落实,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一方面有效调动了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增加了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收入、促进了脱贫。“以工代训”的方式既提高了贫困户就业技能,又解决了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同时缓解脱贫车间用工压力,达到了一举三得的效果。
与此同时,人社部门定期组织技能竞赛,引导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学技能、长本领、增收入。日前,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在山西举办的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上,阜新市宏远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周春红代表我省参加了比赛,获得了全国第八名的好成绩。同时,市人社局会同市妇联、市总工会承办了全市家政服务技能大赛,承接省发改委、商务厅、人社厅、妇联共同举办的全省家政职业技能服务大赛,阜新市参赛人员取得第二名和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带动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学技能、促就业。
一项项专业技能,增强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了他们发展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综合效益,逐步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