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下好帮扶关键棋走好共同致富路
下好帮扶关键棋走好共同致富路
【2020-12-01 来源:阜新市传媒中心】

自从村里有了生产粉条的加工厂,住在附近的张玉彬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张玉彬对粉条情有独钟,原因之一是:“在这里买粉条,能为扶贫事业出一份力,十分有意义。” 

在位于阜蒙县大板镇各力格村的丰泰红薯种植合作社加工厂里,上午10时左右,温暖的阳光渐渐驱散冬日的寒意,看着气温上升,合作社负责人韩玉海赶紧招呼着工人将冷库里的粉条拿出来解冻,然后将粉条晾晒在架子上。 

韩玉海告诉记者,因为传统手工工艺制粉会有很多积冰,除冰后晾晒是最后一道环节。入冬后,寒冷的天气正是老式制粉的最佳时期,红薯粉条口感会特别好,人们对老式粉条的需求量大,合作社加大了生产力度,每天可生产500公斤左右粉条,实行统一工序、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销售,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各地。 

各力格村风景秀丽,但大多是山坡地,长期以来,村民增收渠道少,靠着种玉米的收入维持生活。虽然想了很多办法,大部分村民也脱贫过上了好日子,但直到2016年,村里还有59户村民依然没能脱贫。 

2016年,市民委工作队进村帮扶,通过调查摸底,因地制宜地提出由种玉米改种红薯,并建设加工基地,打造红薯产业链条的脱贫致富方案。顺着这一思路,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丰泰红薯种植合作社,把59户贫困户“收纳”其中,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集团冲锋”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打工和分红等方式,让贫困户增加收入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 

当年,试种了510亩地的红薯,收成不错。但大部分红薯在秋收时卖给了商贩,价格较低,剩下的少部分红薯在村民家中储存时又烂了不少。为了          “错时销售”卖高价,2017年4月,合作社新建可储存600万吨的红薯储藏冷库,注册了“各力格”商标,在网上1公斤能卖到12元。2018年,丰泰红薯种植合作社种植红薯2000亩,一部分红薯销往市场,一部分用于深加工。 

记者了解到,因传统手工工艺制作的红薯粉条有好吃爽口、味道醇正、筋道耐煮、营养丰富等特点,并且绝对不加任何增白剂、防腐剂、食品胶之类的添加剂,是天然的农家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不仅各力格村周边农民前来购买,就连北京、沈阳、盘锦等地的消费者也通过互联网订购老式粉条。仅一季红薯,村里就卖出240万元,其中六成销售收入来自于电商渠道。 

听说合作社生产的粉条卖得好,67岁的贫困户韩守财乐得合不拢嘴:“咱有土地流转费收入,打工还能赚钱,合作社马上又要分红了,咱的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