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整合力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整合力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2020-12-17 来源:辽宁日报】

“我们村有个聋哑人,丈夫去世后,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实在没有能力抚养。她的困难村里解决不了,我们将问题反映到镇民政部门。现在问题解决了,每个孩子每月可得到1400元的资助。”12月4日,铁岭县腰堡镇茨林子村网格员牟兰兰对记者高兴地说。

当天,在铁岭县综治中心的“信访超市”,工作人员宋卓指着大厅一排窗口说:“我们把信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都纳入综治中心,实行窗口接待,现在有5家单位的常驻窗口,5家单位的周驻窗口,还有17家单位的月驻窗口,其他单位随叫随到,来办事不存在找不到人的情况。自9月末运行以来,已接待群众70多人,解决问题60多件。”

今年,铁岭县作为“党群一张网、服务叫得响”全省试点县之一,在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为切入点,构建一网多能、三级联动、“五治”融合的治理格局,探索出一条符合县情实际的基层社会治理之路,县域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探索基层治理“一张网”,社会管理服务职能纳入网格

“我们村被分为5片区域,我和两个中心户负责其中一片,定期下去走访普查,重点走访困难户,群众有什么困难和矛盾,能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铁岭县腰堡镇茨林子村网格员王丽娟对记者说。

“我们村曾是软弱涣散村,今年整顿完毕。这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网格员的功劳,过去没有普查到的信息现在全都汇总上来了,村里还为每户村民都建了档,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村民进行30多次帮扶,群众非常满意。”茨林子村第一书记张宇说。

今年,铁岭县开始全面推行“全科”网格管理。社区以居民小区(楼栋)为基本单元,农村以自然屯、村民小组或一定数量住户为基本单元,将党建、综治、安监、疫情防控等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全部纳入网格,形成“全科”网格,并明确要求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再另行设置其他网格,真正实现基层治理“一张网”。目前,全县共优化设置农村网格1159个、社区网格156个。按照“一岗多责、一员多用”思路,整合村(社区)干部、防火员、水管员、防疫员等各类人员,择优聘任“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其中,村专职网格员原则上由村干部担任,人员不足的由后备干部等其他人员担任;社区专职网格员由社区干部、临聘人员担任。兼职网格员(村中心户和社区楼长、单元长)由党员骨干、村民代表、志愿者等担任。目前,全县共有农村专职网格员1159人,兼职网格员3233人;社区专职网格员156人,兼职网格员1195人。

铁岭县对专职网格员给予适当工资报酬,对兼职网格员实行积分管理。各兼职网格员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认定相应积分,积分生成后可兑换生活物品。此外,铁岭县还与保险公司对接,统一为网格员缴纳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确保网格员能够安心工作。

“三级联动”畅通矛盾化解渠道,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

“有位老人之前住在沈阳,老伴儿去世后,回老家腰堡镇养老,现在住在养老院,因就养老问题与3个女儿还没协商好,找到我这里寻求帮助。”在腰堡镇“老裴调解室”,裴立刚翻开11月20日的评理记录表对记者说,“我这个调解室,配合镇矛盾调处中心工作,镇政府设立专项调解经费,对涉访案件调处成功的给予奖励。调解室一年能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几十件,解答群众咨询百余人次,大部分问题在镇一级层面就能解决。”

铁岭县今年制定下发了《关于构建“三级联动”的矛盾化解体系工作方案》,建立村(社区)矛盾化解中心日排查、日报告制度,乡镇(街道)矛盾调处中心周调度、周报告制度,县综治中心月调度、月报告制度,层层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

在县级综治中心,设立“信访超市”,县信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成立专班,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三种形式进驻,并在县综治中心统一领导下实行联合接访。实行人性化、便民化接访,群众到“信访超市”反映问题,先进行登记、取号,再由涉事部门接待解答。实行大调解制度,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疑难案件,人民调解员常驻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法院法官每周开展司法调解。此外,推行县级领导“双访”,县级领导每日到“信访超市”轮值接访,每月结合主题党日深入基层定期走访,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建立矛盾调处中心。不能当日解决或涉及多部门协调解决的,由矛盾调处中心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协调乡镇有关部门给予解决。涉及县直部门解决的,由乡镇(街道)管理员通过线上报至县指挥中心,由县级管理员直接交办县直部门。

在村(社区)综治中心,建立矛盾化解中心和村民评理说事点,还整合村(社区)综治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职能,将信访代理纳入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窗口管理。

此外,铁岭县综治中心还设一个综合调解室,依托远程教育视频管理系统直接与各村相连。“各村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直接向县里反馈和咨询,省得群众跑腿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周营说。

有了这个“三级联动”,铁岭县畅通了矛盾化解渠道。

发挥基层各治理主体积极性,确保人人参与、成果共享

在铁岭县双井子镇,记者了解到,全镇16个行政村均建立了村级矛盾化解中心和村民评理说事点,进一步建立了村民议事会等5个群众自治组织,成立了姐妹调解团等5个矛盾化解团队。目前,全镇依托5个自治组织和5个矛盾化解团队,共调解矛盾问题100余件,切实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每个末梢。

在推进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铁岭县在村一级配备了“5+5+N”工作队伍,协助村“两委”班子排查化解矛盾。第一个“5”即村民议事会、纠纷调解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第二个“5”即法治副书记、法律顾问、青心疏导师、姐妹调解团、乡贤参事会,“N”即结合各村实际,建立特色鲜明的群众自治组织。

“可别小看这些群众自治组织和矛盾化解团队,他们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从而配合村‘两委’高效服务群众。青心疏导师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姐妹调解团在保护关爱妇女方面有独特作用,乡贤参事会都是由本村涌现的企业家组成的,他们不但帮扶贫困户,还让我们村80多个村民在企业实现了就业,人均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提起“5+5+N”的好处,腰堡镇范家屯村第一书记曲艳武赞不绝口:这一工作形式通过发挥基层各个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不断将各方的工作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