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如期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辽宁省农信联社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全省各级农信机构从以捐款捐物为主要形式,发展到以资金带动脱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助理参与扶贫、互联网扶贫等新模式,扶贫方式多样,扶贫效果明显,一大批贫困户通过辽宁农信各级行社的资金带动,陆续脱贫,过上新生活。
依托特色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向企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投放扶贫信贷资金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辽宁农信以资金为杠杆,带动贫困户脱贫的金融实践,成为全省农村金融领域脱贫攻坚的典范之一。
助力脱贫攻坚 彰显农信人责任与担当
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政主要负责人说:“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们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年度阶段工作重点,压实全省农信系统各级党委责任,建立工作机制,加强督导调度,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今年4月1日,在辽宁省农信联社、沈阳市联社大力推动下,法库县农信联社与当地政府部门、县人民银行联合召开派驻兼职金融助理会议,选派65名有技能、有担当的优秀农信员工分赴全县225个村担任兼职金融助理。这是法库县农信联社打出的一张农村金融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的“特色牌”,对于助力脱贫攻坚,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题,破解乡村振兴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法库县农信联社派驻的兼职金融助理为县域小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立项18664个,解决增收难题13711个。
全省农信机构踊跃投身扶贫事业,提升了农信机构影响力。义县白庙子乡他山屯村农民韩先生,前些年是村里的种植养殖大户,由于家庭原因变成贫困户。他想继续干老本行,苦于缺乏资金。义县农信联社白庙子信用社信贷员、驻村金融助理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主动为他办理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有了资金支持,韩宝平购买30多只羊羔,承包100多亩地。如今,他的种植养殖业已达到一定规模,年收入7万多元,被评为县脱贫致富先进个人。
数据显示,年初以来,辽宁省农信联社累计投放扶贫贷款7亿元。其中,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贷款4274笔1.91亿元,向扶贫龙头企业投放贷款62笔5.24亿元,投放扶贫小额贷款1728笔0.75亿元。辽宁农信联社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建档,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扶贫帮困,助力我省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充分发挥优势
创新金融帮扶新模式
辽宁农信联社积极行动,有效发挥科学决策机制、点多面广的市场优势和高效的资源配置优势,因企因地制宜,找准“穷根”,对症施策,努力探索创新脱贫攻坚新路径、组织新形式、合作新机制。
产业扶贫是拔“穷根”、强筋壮骨,确保脱贫不返贫的有效举措。全省农信机构依托县域资源,探索出特色种植和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形式,全力开展脱贫攻坚。
为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子,沈阳农商银行在扶贫小额贷款产品的研发上不断尝试,针对农业产业扶贫,与核心涉农企业创新合作,率先推出“公司+农户”金融扶贫服务方案,引领贫困户通过养殖创业脱贫。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公司+农户”贷款3.5亿元。为183户养殖户投放贷款5.32亿元,其中为贫困地区28户养殖户发放贷款,金额达1.21亿元。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铁岭县农信联社成立金融扶贫办公室,各信用社分社为驻村扶贫办,将扶贫触角延伸到每个乡镇。铁岭县联社积极与县扶贫办开展对接,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县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台账,详细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资金需求,为精准扶贫提供准确、翔实的信息。该联社结合“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加强县域金融扶贫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开发式扶贫原则、商业可持续原则、精准扶贫原则、突出重点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及铁岭县政府提出的10类具体脱贫措施,采取精准扶贫方式,积极做好信贷扶贫支持工作。在全县12个省级贫困村中,精准识别贫困户886人,确定产业精准扶贫企业4家。截至2020年10月末,铁岭县联社精准扶贫贷款余额550万元,其中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79万元,单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71万元,陆续帮助1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
巩固脱贫成果
激发增收致富内生动力
脱贫不能一蹴而就,如何保持持续增收是关键。
残疾人乔先生家是朝阳市双塔区他拉皋镇八里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持续增加收入,他在双塔区农信联社扶贫帮助下,计划将自家养殖区域进行扩建,再购买3头牛,预计明年将增收3万元。在接到放款通知后,乔先生十分激动。他拉皋信用社主任说:“我们将持续对你家进行资金支持,让你家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截至目前,双塔联社已发放个人扶贫贷款42笔175.2万元。全区26个贫困村销号,4146户脱贫,8264人实现稳定脱贫,年底人均收入将达1.1万元以上。
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脱贫后返贫。辽宁省农信联社积极引导各级行社认真落实摘帽不摘帮扶要求,将摘帽村和脱贫户扶上马,让他们再踏新征程。
为进一步提高经济落后地区自主“造血”能力,海城农商银行以支部共建、员工包村、党员包户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各支行党支部深入村屯,了解经济落后村的具体情况,查找贫困原因,共同研讨帮扶举措,确定帮扶方向,实现精准扶贫、靶向帮扶。该行根据不同贫困群体,先后推出了“乐商贷”“乐业贷”“粮农贷”“果农贷”“棚菜贷”“食用菌贷”“蚕茧贷”“鹅雏贷”8个“惠农E贷”系列帮扶产品,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脱贫增收新格局。
“与贫困村屯干部群众朝夕相处,深切感受到他们内心对脱贫致富的渴望和朴实的肯干精神。”法库县农信联社一位派驻农村的兼职金融助理说。在辽宁农信联社各级行社的资金帮扶和贫困户个人努力下,许多贫困农民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收入逐年增加,个人的生产技能和生活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自年初以来,辽宁农信联社累计投放扶贫贷款7亿元。其中,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贷款4274笔、金额1.91亿元;向扶贫龙头企业投放贷款62笔、金额5.24亿元;投放扶贫小额贷款1728笔、金额0.75亿元。辽宁农信联社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扶贫帮困,有力助推了全省脱贫攻坚进程。
在参与脱贫攻坚过程中,辽宁农信联社机构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和帮扶对象实际,充分发挥70多年农信机构点多面广优势,通过资金帮扶和企业带动,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村、贫困户构建了形式多样、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农信机构和广大农民之间形成了稳固的利益共同体,极大地激发了新时期发展共赢的内在潜能,也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广大农民依靠辛勤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辽宁省农村信用联社联合社主要负责人说:“我们不断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入,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促进特色多元的富民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经营,积极为全省贫困户提供创业、就业、脱贫致富有利条件,切实提高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为贫困人口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增添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