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120家市级帮扶单位助力宽甸脱贫攻坚
120家市级帮扶单位助力宽甸脱贫攻坚
【2020-12-25 来源:丹东日报社】

“这座桥长160余米、宽5米,是我们单位2017年协调资金修建的。有了这座桥,老百姓再也不用趟河外出了。”近日,市财政局驻毛甸子镇洼子沟村工作队成员徐丹指着不远处的大桥,感慨地对记者说。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市财政局累计筹措协调资金5000余万元,建设桥梁、修建村组路、文化广场,修筑护坡墙,安装太阳能路灯……如今,洼子沟村基础设施发生了极大变化,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大幅改善。

青山沟镇钟家堡村村民鹿志萍对帮扶自己的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也是万分感激。鹿志萍患有智力残疾,儿子患有视力残疾,家里生活很困难。2018年,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队长廉黎国带领队员在详细了解鹿志萍家的情况后,决定帮助其发展养猪产业。2019年,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的鹿志萍家房顶换了新瓦,屋里也换了新门窗,全家再也不用为“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而犯愁了。

在宽甸,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120家市级帮扶单位派出102个驻村工作队走进宽甸,定点帮扶102个贫困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他们积极争取各方面项目和资金,优先向贫困村倾斜,共完成村组路面硬化373公里,绿化204公里,打饮水井240眼,新建和完善贫困村文化广场20个、卫生室106个、文化室2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2493基,为44个贫困村配备了健身器材,使所有贫困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各驻村工作队秉承产业扶贫是贫困户稳定脱贫根本之策的理念,根据宽甸各乡镇村资源禀赋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做强做大扶贫产业。几年来,他们在102个贫困村落实集体产业项目260个,使贫困村集体收益明显增加;同时按照 “一户一策”的原则,落实大榛子、蓝莓、中药材、食用菌、养牛、养猪等项目,带动全县贫困户脱贫致富。

与此同时,他们还谋划、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搭建微商城销售平台,创建“互联网+农业”体验式电商扶贫模式,建立“宽甸新零售”微商城销售平台,组建“大学校园助农团队”,利用微信朋友圈带货,将无污染、原生态的产品呈现在人们面前。通过参加辽宁卫视大型公益助农节目《点赞我家乡》直播活动,为村里土特产品代言,把土特产品卖向全国。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宽甸已有蜂蜜、山野菜、食用菌等30余种土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截至目前,120家市级帮扶单位共派出300余名驻村人员,到帮扶现场44802人次,累计投资3.06亿元,帮助各村新增产业项目393个、引进人才39人、引进技术65项,帮助联系贷款1050万元,资助贫困户7761户,资助贫困学生2052人,实施劳务输出1830人。宽甸102个贫困村在2018年底全部完成脱贫摘帽,16144户3893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近年来,各帮扶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帮思想、帮门路、帮技术、帮资金’等方式,完善各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扶贫产业项目,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为宽甸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贡献。”宽甸扶贫办党组书记曾繁强说。

记者 曲丹凤

 

编辑: 刘思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