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河区杨木林子镇九社村永旺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陆春生正在和技术员查看新栽种小柿子苗的长势。就在几天前,大棚里还是另一翻模样,上一茬的柿子眼看着就要丰收上市了,可临上市前却突然生了病。如果保留剩余少量没生病的柿子,也已够收回这次栽种的成本,可陆春生却坚持将所有柿子秧全部拔掉,认真与技术员总结上次的经验教训,争取时间重新栽种一茬,保证在元旦期间上市。
“我们的初衷是为大家谋更多的福利,如果只是为了保住成本,出点问题就退缩,那不如不干。”看着大棚里刚刚长出的小柿子苗,陆春生掷地有声地说。几年前,面对九社村的发展难题,陆春生迎难而上,挑起了村支书的重任,也肩负起带领全村致富的使命。
“发展产业才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陆春生说。2019年,在陆春生的努力下,村里成立了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他领村“两委”班子发动村民将自家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来,借助合作社的专业平台,发展壮大生态种养产业。合作社在村民手中流转了52亩土地,并与村民们签订了一份10年的合同,每年的价格都按当地土地承包最高价格算。
为了能如期建起大棚,陆春生拿出了大刀阔斧的干劲。资金不够,那就自己干。陆春生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在12月寒冷的天气里,大家穿着背心短裤,在大棚里忙活得汗流浃背。“那时候,一出去上厕所回来,身上就是一层‘冰盔甲’!”陆春生笑着说,可是有了目标,有了干劲,却怎么也不觉得辛苦,在大伙的努力下,扶贫产业大棚如期完工。
为了让种植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陆春生多地考察,引进了口感甘甜,营养丰富的西红柿、香瓜品种。还聘请了专业种植技术员,对种植进行科学的监测和指导。短短一年时间,永旺合作社的品牌已经叫响,在农产品成熟上市的时候,每隔四、五天就会采摘一批、批发出去,全年的经济效益可达40万元。
目前,合作社已拥有10座暖室大棚。这10座大棚在管理、采收上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村民和贫困群众到合作社务工,让他们在获得土地收益的同时获得务工收入。去年,合作社又得到了37万元的扶贫资金,作为74户贫困人口入股合作社的本金,每个贫困人口将获得每年500元的产业分红。村里还有3户有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考虑到他们完全没有劳动能力,合作社每年还会为这3人额外提供1000元钱作为生活补贴。不仅如此,永旺合作社作为清河区的一项重要扶贫产业,已带动了全区102户20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在合作社打工增加收入,陆春生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为民服务的真情已落地开花。
“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如今村里的发展变化村民们看得真切,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陆春生说,“目前正在与清河区的一家食品企业谈合作,争取把企业的加工厂引到村里,为村民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