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战疫故事:跟随浑南这支“召即来、来能战”的采样大队伍去看看
战疫故事:跟随浑南这支“召即来、来能战”的采样大队伍去看看
【2021-01-20 来源:沈阳市浑南区宣传部】

王俊红,浑南区中心医院的一名护士长,今年42岁,连续十几个小时核酸采样,眼睛附近的皮肤被口罩磨出水泡,化脓溃疡。如果不是被医院领导硬性换下来,她还想继续隐瞒坚持战疫。


赵常吉,浑南区医院核酸采样团队的具体负责人。自从第一次采样开始,她便撇下正在读高三的女儿冲在最前面。然而1月7日晚上的一通电话却让这位母亲落了眼泪。原来,她和女儿有个习惯,每天睡前谈心缓解压力,但连日母亲晚归,孩子压力无处释放只好给妈妈拨通了这个电话。


孙淼护士,孩子刚刚六个月大,正在哺乳期。采样期间,她为了减少工作中上厕所次数,很少喝水,再加上连累带紧张,几天下来奶水没有了。



“在连续几次的核酸采样中,我们浑南卫健局的这支大队伍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感动人物。这些来自区中心医院、区医院、沈阳市七院、东北国际医院等医疗机构的一线医务工作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护卫着浑南的一方平安。我很感谢他们,也很感恩他们!虽然,我是这两轮行动的指挥员,但他们是我的战友,再完美的方案,也需要优秀的执行者,所以,我感谢他们!”


说这些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浑南区卫健局局长刘希洲:一位当过兵带过兵,参加过抗洪抢险的转业军官。在他的概念里,工作中的每一次行动、每一个任务就是一次战斗。“战斗能不能取得胜利,不仅仅取决于每个人的士气,还要看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彼此间的配合是不是默契和无缝衔接!”






展板变沙盘


提前推演出两套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区卫健局局长刘希洲工作日志首页上的一句话。


他说,自己数十年如一日遵循这一工作原则,凡事喜欢打个提前量。就在2020年下半年国内多地出现散发病例的时候,刘希洲便敏锐地意识到,他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警戒疫情随时反弹。于是,他和同事们提前推演疫情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制定应对方案,其中便包括全区开展核酸检测。


在刘希洲办公室里,有一块浑南区行政区域大展板。与其说是展板,倒不如说是”行军打仗“的沙盘。展板上面插满记号,每个记号对应一个数字,展板的旁边有点位标识,还有联络人代号,与它们相匹配的是一沓厚厚的应急预案。翻看应急预案,里面清楚地罗列着点位划分和负责人,以及每个社区、每个小区的人口数量等信息,甚至细划到医疗资源补位、防疫物资调派、后勤保障人员组建等等。




刘希洲说,这次任务真来的时候,他和他们团队的卫健中心主任佟方伟、副局长张薇第一时间搭建起全区的"中枢神经"指挥体系,从疾控、监督、应急、救治等方面布防布控,按照之前推演确定的两套应急预案开展全区核酸采集。两套预案涵盖多种突发情形,比如室外采集不行怎么办?去楼堂馆所采集,人员怎么隔离?老弱病残等情况入户采集是否可行?……




做完方案去装袋


盼着生出三头六臂


卫健局副局长张薇和医政科科长张洪鑫他们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于是,在全民核酸检测之前,他们便早早地把工作流程与人员调配机制规划好,并组织开展采样规范化培训和检测信息系统应用的现场培训……2020年12月30日下午,第一轮检测筹备工作开始后,他们仅用了一天时间便落实好113组采样点,组织339名医务人员参与全民核酸检测工作。有了第一轮的磨合,之后的二轮检测更加得心应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这次全民核酸检测中,浑南区卫健局的物资保障组相当给力。区卫健中心副主任董继辉、王萍和副局长刘静主要负责防护物资发放,平时还管应急救援,哪里缺东少西,一个求援呼叫过来他们就有人冲上去。这些天下来,大家戏称他们是“应急救援小分队”每天开车十几个小时,奔波在各个点位之间,搬搬扛扛不喊一声苦不说一声累。计财科长迟月秋是这个组的得力干将,她指着办公室过道上垒砌来有一人高的黄色塑料袋子说,这些是全局的工作人员见缝插针装好的,有口罩、防护服、面罩、手套和手消等防护物资,分发的时候一人一袋,不乱也不丢,偶尔有缺物资的,应急小分队的人就送去了。“太忙,脚不沾地的忙,我们都盼着自己能长出三头六臂!”




每个人都是一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


浑南区卫健局这支大队伍称得上浑南区人民健康卫士的称号。


从2020年12月30日开始,刘希洲他们便吃住在单位,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以上。满负荷工作让很多人身体吃不消,口腔溃疡、满脸冒痘、腰脱犯病……他们没人喊累,全部鸡血战斗。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次情况紧迫,他们不能休息。什么时候疫情控制住了,他们才可以喘口气!


这份疲累对于健康人都是问题,更何况严重疲惫的王雪梅,她是局公共卫生和应急科的负责人。因为贫血,她的血红蛋白平时只有70g/L,这段时间劳累加睡眠不足,她明显身体吃不消。即使如此,她仍然拒绝退缩,大把大把吃药支撑着。同事们都心疼她,时不时有人催她去睡会儿休息会儿。




办公室主任李尚杰已年近60岁。自打疫情来了,他也和年轻人一样,一盯就是大半夜,太晚了就窝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会儿,多次被领导催促回家休息,但他一直不肯走。他说,“办公室主任就是要服务好所有人,我回家了还怎么服务,为谁服务?大家都这么辛苦了,我们同事于亮,双胞胎才3岁爱人也不在身边,她都在坚持,我怎么可以往后退呢,我更要照顾好他们所有人。”


“谁在谁在,我们信达万科城采样点缺一件防护服,急要急要!”李尚杰拿起手机,翻看区全民核酸采样微信群并迅速回复,“马上到!”“你看,我们每个人像不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边说话边去找迟秋月科长,然后挥挥手下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