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蔬菜大棚致富忙 脱贫致富奔小康
蔬菜大棚致富忙 脱贫致富奔小康
【2021-01-27 来源:暖池塘镇政府】

走进暖池塘镇北边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室外已是天寒地冻,但蔬菜拱棚里却暖意融融,一片生机盎然,黄瓜、柿子及各类蔬菜长势喜人,有的村民正在忙着摘黄瓜,有的在查看西红柿的长势,有的正在给柿子秧上喷水,脸上都洋溢着丰收喜悦,蔬菜拱棚里种出了菜农致富的“希望”。这是笔者在暖池塘镇北边村蔬菜种植基地里看到的情景。


北边村位于镇政府西北方3.3公里处,占地2.03平方公里,人口412户,1189人;耕地面积1274.5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两亩。为增加农民收入,该镇、村两委积极探索确立了一条“蔬菜致富”的路子。


北边黄瓜是暖池塘镇著名的地方特色品牌,以其品质上佳、口感脆甜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村干部王强介绍说:“进入一月份,北边黄瓜就开始陆续上市,每斤的批发价在10多元, 以往有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大老远开车来就为买几箱“北边黄瓜”,近两年受疫情的影响,每天前来采购的人都是葫芦岛市内及周边镇村的人,现在外地的多数都是网上下单较多,发往疫情零风险区。”“北边黄瓜”生产基地,土质肥沃,灌溉水源为独具特色的温泉活水,空气清新,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适应市场需求,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大做强黄瓜品牌。


记者走进黄瓜种植户张涛的大棚里,鲜嫩的黄瓜挂满瓜藤。“你们尽管摘着吃,不用洗,放心吃,我这里的黄瓜搁在全省都数得着,绝对无公害。”张涛热情大方地招呼着我们。


张涛笑呵呵地说:“这个大棚可是我致富的‘风水宝地’呀!每年为我家带来六七万元的收入呢!有了这个大棚,干活可有劲了,种植大棚黄瓜这条路我算走对了……”张涛很有信心地说:“有了党的惠民政策,再加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咱农民只要肯干,就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村干部王强说:“在区委、区政府、我镇党委政府的的大力支持下, 2018年,村两委利用本村独有的火山灰土质和冷泉水资源优势,引资成立了暖北温泉农业有限公司,开发以“北边黄瓜”“冷泉西红柿”为主的特色农产品生产。村两委提出“支持暖北公司发展就是支持北边村发展”工作理念,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配套、务工人员选配、与村民纠纷调解、品牌创建、生产技术难题解决、市场拓展等全方位配合,并积极协助投资商拓展北京、沈阳、大连市场。截止2019年暖北公司已流转土地231亩,建棚34座,累计投资1165万元,实现产值600余万元,村民流转土地租金收入145.31万元,村民年务工性收入近120万元,依托棚菜基地镇政府投入扶贫资金640万元,当年为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60余万元。政府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帮助,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更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棚菜基地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百姓种地难、务工难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北边黄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当地经济的转型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镇党委书记李强指出,暖北温泉蔬菜是个好项目,利用了暖池塘镇的特色资源,冷泉和火山土壤,符合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方向,能带动当地就业和村民增收。要立足长远,依法依规做好规划,更要重当地特色、重品牌创建;要在道路拓宽、排洪防涝等方面加大力度、规范地建排水渠,确保温泉蔬菜大棚附近区域不能有积水;项目建设要和扶贫密联系起来,要多关注参与宣传工作,为日后脱贫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据了解,北边村有着悠久的黄瓜种植历史,处于珍珠湖畔,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种植出的黄瓜香甜可口。2019年北边村获评南票区“脱贫攻坚先进村”荣誉称号。2020年北边村被区委组织部评选为党建品牌建设示范村。目前,全村共有几十户种植黄瓜、西红柿,面积达近300余亩,可谓名符其实的“蔬菜种植专业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暖池塘镇将紧紧依托市、区经济大发展的趋势,坚持走好‘蔬菜致富’的路子,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优良蔬菜品种,让基地蔬菜产量更高,品种更多,以带动全镇的蔬菜种植业发展,让所有农户都能受益。


 


 


 


                          作者:暖池塘镇宣传委员  申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