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果树吃上“营养餐”果农致富尝甜头
果树吃上“营养餐”果农致富尝甜头
【2021-02-04 来源:葫芦岛日报社】

    在葫芦岛市西部的山海间,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而又十分美丽的地方,她的建制名称叫前所果树农场,而当地人一直习惯称之为王凤台。到王凤台采访,缘于听说那里有一群年轻义工带领当地果农用酵素来种植果树,不仅让一部分果农学会了酵素农耕技术,也让这些果农尝到了酵素苹果带来的甜头。

    什么是酵素农耕技术?酵素苹果与普通苹果有何不同?带着诸多疑问,采访组一行从龙湾新区出发,驱车一个半小时抵达了绥中县前所果树农场,见到了我们要采访的主人公——青年义工赵广豪和他的义工团队,还有当地掌握了酵素农耕技术的部分果农。

    “这是我们储藏酵素苹果的恒温库,2021年我们存了30万斤酵素苹果。”采访正式开始前,赵广豪带领采访组一行参观了他们的恒温库。打开库门,浓郁的苹果香气扑面而来,在几乎“垒”到库门口的苹果箱里,我们看到了个大饱满、色泽艳丽、果型圆润的酵素苹果。

    “使用酵素种植苹果树,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结出来的苹果不用洗,从树上摘下来就可以吃。” 赵广豪一边说着,一边递给我们每人一个酵素苹果让我们品尝。伴随着“咔嚓”一声,一口咬下去,从齿间到舌头,沉睡的味蕾立刻被香甜的果汁唤醒,酵素苹果汁水充沛,香气四溢,肉质细腻,确实与我们平时吃的苹果有所不同。

    赵广豪告诉我们,果质的区别,缘于果树的种植技术和日常管理上的区别。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酵素农耕技术”。

    早在三年前,因为一次机缘巧合,23岁的大学毕业生赵广豪,从河北邯郸市来到前所果树农场学习生活。在他看来,拥有“亚洲第一大果园”美誉的前所果树农场应该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地方,然而现实却让他颇感遗憾。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长期单一施用化肥和农药,农场里许多果园土壤问题日趋严重,土壤板结、缺乏有机质,地力退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果产量和果品品质,直接造成了果农减产减收。面对这种情况,他带领志同道合的义工,组成了义工团队,扎根前所果树农场学习、研究、推广“酵素农耕技术”。

    “酵素农耕技术”,简单概括就是把收集来的落果、次果、蔬菜等,加入适当比例的糖和水,装入密封的容器,进行厌氧发酵,然后把产生的棕色液体作为有机肥料施到果园里,代替化肥。赵广豪介绍,酵素是天然的有机肥料,把酵素应用到果业生产中,代替农药化肥,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腐殖质的含量,改土肥地,保水保肥,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从而达到促进果树生长,抑制病虫害,提升果品产量和品质的目的,同时也将有利于解决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农药给人类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为农业生产增添一抹“绿色”。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尽管酵素农耕技术将给农业生产带来历史性变革,但推广起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逐利而动、依靠果树生活的果农最担心的是: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苹果产量如何保障?果树发生病虫害了怎么办?单单一个酵素就能当肥、当药使吗?

    果农心中一连串儿的问题,就是赵广豪和他的义工团队工作的立足点和突破口。为了打消果农心中的顾虑,赵广豪想到了通过发展典型,让典型来进行示范引领的办法。于是,在前所果树农场有着良好口碑、较高威望的国静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一年在果园里使用酵素,我心里也没底,所以我们家选择了一片果园作试验。果园管理完全按照广豪他们说的做。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果园里长草了也不打除草剂,把草割完了直接散在果园里当有机肥,增加土壤腐殖质。一年下来,不仅果树长势良好,苹果产量和果品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特别是广豪他们负责收购酵素苹果,我们不仅不愁销售问题,还卖上了好价钱。”国静说,她用酵素种果树3个年头儿了,一些果农看到她试验成功,也开始在果园里使用酵素。

    和国静一样,前所果树农场南高岗山何家村的洪文玉,也颇具典型性。他说,酵素是新生事物,虽然不知道在果园里使用酵素是否真的能够带来增产增收,但是他确信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果园里的苹果会更“绿色”,现在人们注重健康养生,他先行先试,只会有好处,没坏处。所以他也早早地加入了酵素农耕的队伍。

    “现在果园里土壤可不像以前那样板结了,土壤里到处是蚯蚓,耐旱性也增强了。”

    “我家果园里有几棵果树退化了、产量低,一直想伐掉重新栽小树。没想到使用酵素后,这些果树恢复了长势。”

    “以前果树生蚜虫,打三遍五遍农药也不一定好使。现在果树生蚜虫,用酵素加醋喷一次,蚜虫就都没了。”

    “果园使用酵素后,苹果个头儿大、品相好、含糖量也提高了。不用酵素的果园,苹果摘袋上完色后,甜度也没有使用酵素的果园刚摘袋的苹果甜。” 

     “2021年,我自己用次果做了三大桶的酵素,不像往年做得少,都舍不得用。”

     “果园收成好,也舍得投入了。2021年我买了2000块钱的牛粪,就是想利用酵素催化有机肥,增加地力,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说起酵素农耕技术在果园里应用的好处,现场的果农你一言我一语,打开了话匣子。

    果农龚福义还以自家为例,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他说,按一亩地40至50棵果树计算,需要施化肥2至3次,成本是1000元左右;需要打农药7次左右,成本也是1000元左右。利用酵素种植果树,不打除草剂,虽然人累点儿,但农药化肥的成本一共省下了2000元。以一亩果园产8000斤苹果计算,2021年普通苹果的市场价是每斤1.5元,酵素苹果的价格是每斤2.5元,这样一亩果园又可以增收8000元。换句话说,按照平常年景,同一品种的、一亩果园,使用酵素比不使用酵素要增收1万元左右。

    采访时,赵广豪告诉记者,为了解决果农的后顾之忧,每年秋天,他们义工团队会分等级收购果农家里的酵素苹果,品相差的苹果和次果,果农可自行销售或用其作为制作酵素的原材料。

    “我们在销售的过程中,采用的是线上销售、线下拼团的方式。通过小程序、公众号省去中间流通环节,让产地苹果直接对消费者,一来可以实现销售利润最大化,让利给果农;二来可以确保消费者能够吃到真正的酵素苹果。” 赵广豪说,酵素苹果抗氧化能力强,耐储耐运,为了保证苹果品质,他们在储藏苹果的时候,不加防腐剂、不加保鲜剂,也不给苹果打蜡,真正做到了从开花结果到仓储运营,全流程绿色管理。三年来,酵素苹果销售客诉率几乎为零。

    “现在,在前所果树农场已有40余户果农采用酵素农耕技术管理果园。有一个村子,一年就增加了17户。”从低调起步到高歌猛进,赵广豪看到了果农发展绿色果业的热情,也看到了潜在的风险。

    “现在义工团队的人员少,对每一片实施酵素农耕技术的果园指导和监督管理的任务繁重。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工作的疏忽或者不到位,影响到苹果的品质,乃至后续的销售工作。” 赵广豪告诉记者,为了促进果园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现在他们打算放缓脚步,稳扎稳打地打造一个绿色苹果品牌——酵素苹果,让更多的果农增收致富,让更多的消费者吃到绿色、放心的水果。

    酵素农耕,让苹果树吃上“营养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酵素苹果一定会成为一个响当当的苹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