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砥砺前行勇登攀
砥砺前行勇登攀
【2021-02-05 来源:辽宁日报】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2020年,大连这艘东北城市中经济体量最大、肩负高质量建设“两先区”使命的巨轮,顶风破浪,坚毅前行,在非常之年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主要经济指标正增长的成绩单。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1%。 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和7.9%。

成绩来之不易,彰显大连担当,贡献大连力量!

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大连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基本完成,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建设“两先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本固基

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大连市重视实体经济的强本固基作用,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着力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5000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5000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大连是工业大市,产业门类齐全,装备制造、石化等行业竞争力强,是城市发展的脊梁。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连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要想对冲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必须抓好工业企业特别是工业龙头企业的复工复产。

早在2020年1月26日,大连市就着手研究复工复产的准备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开复工及卫生防护的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让企业复工复产有章可循。

大连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支持中小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打出金融扶持、税费减免、用工保障、物资供给、交通畅通系列“组合拳”,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专门为全市189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配备“服务秘书”,确保24小时跟踪服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00亿元。发挥金融支持作用,累计为小微企业承担或减免信贷相关费用15.5亿元。

大连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工业振兴必须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持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省委对大连提出要求、寄予厚望:倾力在解决“原字号”问题上蹚路子,为全省作出示范;在引育壮大发展新动能、解决“新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出表率。

2020年,大连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坚持从供给侧发力,着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大连市运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老字号”,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2020年,一重核电全球首台3000吨加氢反应器、华锐重工全球首台智能化连续卸船机、大橡塑高端熔喷布生产线等成功交付。

在拉长产业链条,深度开发“原字号”方面,大连市锻造“从一滴油到一匹布”黄金产业链,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实现稳产满产,PTA第四条、第五条生产线和150万吨/年乙烯项目正式投产,大连市炼油、PTA等产能增长位居国内第一。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目前,大连市煤制甲醇催化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

精心培育数字经济、高技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新字号”,助推生命安全、洁净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大连市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加强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东北地区第一数字城市大脑等项目相继落户,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左右。

目前,大连市基本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石化等传统产业为主体,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辅的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坚持创新 蓄积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不动摇。

大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以“三创中心”建设为牵引,把科技创新作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推动城市转型和产业发展。

近年来,大连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2017年,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作出了“加快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的战略部署,从此,大连市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连市并没有放慢科技创新的脚步,反而强化创新核心地位,以创新激发经济活力,蓄积释放振兴新动能。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00家,新增雏鹰企业663家、瞪羚企业31家、潜在和种子独角兽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3000家,省级新型创新主体总量达752家。

大连市立足自身优势,科学布局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统筹建设市场交易平台、风险投资平台,加快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落地,打造洁净能源等领域的科学技术发源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2020年,中科院大学能源学院落成,大连理工大学全球校友创业园三期启动,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5家。

大连市通过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牵头科研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产学研市场化利益联结机制,真正让企业挑起创新大梁。

2020年,大连市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专项184项,100G激光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2.8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62个和0.81个百分点。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25件,同比增长14%。全市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261.7亿元,同比增长24.4%。

大连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41人,新增高技术人才9034人。

创新要素正在集聚、创新协同加速形成、创新力量逐步展现,大连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2020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62.1%和67.3%。

项目为王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规模

大项目是稳增长的压舱石。

大连市坚定不移地把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动员全市力量开展项目攻坚年行动。2020年,全市开复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69个,同比增长31%。

近年来,大连市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2020年,大连市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部署指挥,带领全市上下强力开展项目攻坚年行动,以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有效对冲疫情影响。

大连市专门制定《2020年项目攻坚实施方案》,明确了年度工作目标及任务分工,遵照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注重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补短板等原则,谋划推进一批超亿元重大项目,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统全局的指挥协调保障工作机制和谋划招引、落地建设、服务保障一体化推动项目建设新格局。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大连市结合大连产业优势和发展需要,以园区为重要载体,实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工作。

作为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大连市充分发挥开放这一自身最大的优势、最大的特色,全力深耕日韩市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深化沪连对口合作,加快推动一批合作项目签约落地。2020年3月,日本电产(大连)有限公司新工厂在大连金普新区破土动工,投资方日本电产株式会社逆势增资,投资计划由此前的500亿日元提高至1000亿日元,这大大增强大连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信心。

疫情防控期间,大连市创新招商方式,开展“云招商”、视频洽谈、在线签约等活动110多次,确保招商引资不停摆、不断线。全年全市省外实际到位资金项目218个,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29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进度100.5%。

为了打造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强磁场”,大连市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让“不见面审批”和“办事不求人”成为全市营商名片。2020年,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提速,大连蝉联“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在一系列举措的共同作用下,大连市确保了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投资220亿元的恒力150万吨/年乙烯项目投产,大连湾海底隧道完成首节沉管安装,地铁5号线、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金普城际铁路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加紧施工。

改善民生 让人民群众共享振兴发展成果

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大连市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压减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开支,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挤出资金全力保障基本民生支出。2020年,大连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比例达72.7%,高质量完成了城市安居工程等15项重点民生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大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民生兜底保障力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面对疫情给就业形势造成的不利影响,大连市出台一系列就业优先政策,成立就业工作专班,精准实施稳岗位、保用工、降成本、减负担等一揽子措施,坚决打赢稳就业、保就业攻坚战。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大连市连续举办大型线上线下招聘会。积极开展就业困难人员技能培训、岗位推荐、创业等服务援助,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202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58万人,位居全省第一;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9%,低于控制目标。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颁布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连续13年提高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标准,综合保障标准始终保持东北地区首位。连续16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且全部按时足额发放。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完善,为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5亿元。

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新开办公办幼儿园15所,新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7所,增加公办普惠学位6000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病不出县”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深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新增15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暖房子”“菜篮子”、供暖保障等一批老百姓期盼的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严格落实河(库)长制,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把美丽大连建设得更加美丽。2020年,大连市空气质量再创新纪录,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2天,创2013年空气质量评价新标准实施以来的最好成绩。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整合资源,精准施策,逐村攻坚,大连市实现128个低收入村全部提前退出摘帽,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