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瓦房店市得利寺镇卢屯村李艳秋—— 种下“金豆子” 心中全是“甜”
瓦房店市得利寺镇卢屯村李艳秋—— 种下“金豆子” 心中全是“甜”
【2021-02-15 来源:大连日报】

按传统习俗,大年初三是出去串门的日子,走亲会友。但在户均一个樱桃大棚的瓦房店市得利寺镇卢屯村,从正月初一开始,几乎所有人家都在大棚里忙活着——眼下樱桃生产开始进入关键时期,提早升温的果实已经成熟上市,稍晚升温的也是青果累累,“摘心稀果”等活计一刻也不敢停。


记者来到有“大樱桃第一村”之称的卢屯村,从村口红色的大拱门进村,直接来到村民李艳秋“家”里。所谓“家”,也就是连接着温室樱桃大棚的两间小屋。居室虽小,但挑起门帘,里面就是长87米宽阔的樱桃世界,成熟的“美早”已经红艳艳一片。“第一拨采摘的大樱桃一斤卖到了280元,即将采摘的第二拨大樱桃售价也不会低于200元,如果整棚批发销售,每斤售价也在150元以上。”按每斤称重30个计算,李艳秋家的樱桃每个价值5元以上,真是名副其实的“金豆子”。李艳秋随手采摘一串让记者品尝,紫红的“美早”一入口,甜美可口,回味十足。


而在10年前,李艳秋全家的收入来源只有两口子外出打工的收入,勉强维持年吃年用,日子过得捉襟见肘。2011年,李艳秋与爱人凑足12万元,扣起了家里第一个樱桃大棚,到今天滚动发展到4个樱桃大棚,总投资额达到了100多万元。而4个樱桃大棚,每个大棚每年的稳定收入都在十几万元以上。日子从脱贫一下子迈入小康,全家日子过得越来越从容。吃穿用不断升级就不用说了,两口子除了不时泡泡温泉,还计划在2021年利用闲暇时间,出去好好旅游一番。


村委委员马骏驰告诉记者,近年来,卢屯村把大樱桃作为富民产业全力扶持发展,建成了目前设施樱桃大棚1500个,露地樱桃10000亩的规模,户均大棚一个以上,年产值达到了1.6亿元。而卢屯村的大樱桃每年总是在国内第一个抢鲜上市,最高时每斤售价达到500元,从规模和品质上,成为真正的“大樱桃第一村”,樱桃产业成为脱贫致富之后可持续发展的优质产业。


在另一个已经坐果的大棚里,李艳秋一边与记者唠着,一边为桃树摘心,控制枝杈旺长。一个月后,家里的另外3个大棚樱桃也将成熟上市,并将收获可观的收入。“樱桃管理虽然劳动强度不大,但需要精细管理,从每年10月升温到次年清明节收尾,每一步都马虎不得。”如今,50岁的李艳秋仍然在不断学习新的管理技术,她投资12万元,在村里率先引进五套制冷机,实现了樱桃休眠时的自动控温,免去了人工控温的劳累。她和爱人各自分工,看管两个大棚,虽然辛苦点儿,但每年都有可预见的“金豆子”在近处招手,却是越干越有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