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钢琴,很多人都会迅速想到肖邦、贝多芬、莫扎特这样的著名钢琴家,还有《命运交响曲》之类拥有迷人旋律的钢琴名曲。如果将钢琴与东北联系起来,除了郎朗,你还会想到什么?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故事,关键词是钢琴,而发生的坐标就在辽宁营口。
营口,知名钢琴产地的辉煌与落寞
营口是中国东北近代史上第一个对外开埠的城市,新中国成立后营口兴建的第一个产业就是乐器产业。
早在1952年,营口从上海、苏州等地招引来近400名乐器人才,组建了东北音乐器具厂。不久后,营口就同上海、北京、广州一起成为国内四大乐器生产基地。这一传统特色产业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积淀了厚重的乐器文化,产品从钢琴、大中小提琴、贝司、古筝到电吉它、口琴、古琴、键盘,再到琴凳、谱架、乐器箱包等系列产品包罗万象,产品出口美、德、日、韩等27个国家和地区。全国每卖出10件乐器,就有2件产自营口,钢琴更是在行业内首屈一指。
曾经是国有大二型企业的东北钢琴厂,跟随营口这座百年开埠城市,一直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浪尖。它的辉煌,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1988年,营口买断欧洲十大名牌钢琴之一的瑞典诺的斯卡钢琴厂品牌和生产线,中国“诺的斯卡”牌钢琴应运而生,不久便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结束了中国人不能生产中高档钢琴的历史。
“东北钢琴最辉煌的时候,是2003年9月份前后,最高峰是一天出口200多台。其中最多的型号就是146型小型三角钢琴。”曾经在东北钢琴厂工作多年的郭凯回忆说。郭凯当年是东北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高才生,1998年毕业时被招入东北钢琴厂,就是为了辅助外籍专家设计开发三角钢琴。
郭凯说:“日本的雅马哈是乐器行业的龙头老大,但在三角钢琴这个项目上我们是与其并驾齐驱的。当时,我们全年出口三架钢琴是6500架,雅马哈是6000架。直到现在,全球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做到当时东北钢琴一半的产量。”
东北钢琴厂在辉煌中发展成为营口东北钢琴(集团)公司,2005年,东北钢琴厂引入外资,产品转向出口为主,然而却不曾想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几乎瞬间从峰顶跌入了谷底。随后,“东北钢琴”逐渐从市场退出,约1500名员工陆续出走……
一群人,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
东北钢琴的落寞,一直是很多老营口钢琴人的心结。张晓文便是其一。她说:“我是1986年赶上最后一批国营制分配,当时分配到东北钢琴特光荣,基本工资44块,来年转正52块,我们是唯一一届在工厂实习阶段学习过钢琴制造所有工序的学生,这里承载了我们那一代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东北钢琴留在了我们青春最深的记忆里……”
2003年,在东北钢琴厂工作17年的张晓文从工厂买断工龄后没有脱离老本行,一直从事钢琴销售等方面工作。2007年底,张晓文从上海辞职,回到家乡营口创业。2009年,张晓文在营口成立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工厂——爱缔斯尔钢琴制造营口有限公司,她召集当时原东北钢琴厂诺的斯卡分厂的老员工,按照诺的斯卡钢琴的标准生产自己的产品。
经过近10年打拼,张晓文的企业逐渐走上正轨。可谈及经营企业的难处,张晓文坦言:“品牌的影响力对企业来说实在是太大了。”在一次参加世界乐器三大展会之一——德国法兰克福乐器展时,一位外国客商在弹奏张晓文工厂生产的钢琴时,发出感慨:“琴声很好,和当年的诺的斯卡很像。”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国外客商的感慨让张晓文感触很大,“产品琴声、质量再好,可没有核心品牌就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站不住脚”。
2019年,在营口市委、市政府努力推进下,张晓文完成对原东北钢琴东侧厂区及“诺的斯卡”商标所有权的收购,原址收购东北钢琴乐器有限公司,张晓文出任董事长。
五十多位老员工也带着不悔的初心回来了。曾经远走德国的郭凯,带着越发精湛的制琴技术也赶了回来,出任东北钢琴有限公司总经理。而东北钢琴乐器有限公司在沉寂了10多年后,再次响起了阵阵悠扬琴声,打破了营口市12年钢琴零出口的现状,也重新焕发了活力历时近百年的“诺的斯卡”品牌重生了,厂区重新修缮了,停产的生产线运行了,停摆10多年的老车间重新热闹起来。
最好的地理环境中制造最美的声音
老东北钢琴员工周雄告诉记者:“很多老员工对东北钢琴特别是‘诺的斯卡’品牌情有独钟。我们都是这辈子就干一件事,就是做好东北钢琴。要把新的技术和传统的工业技术融合在一起,做好传帮带,让东北钢琴再创辉煌。”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东北钢琴乐器有限公司却逆势上扬,顺利投入生产,预计可年产钢琴2000台、年产值4000万元。这背后是整个营口市的共同努力。营口市工信局副局长杜亮介绍说:“近十年的停产,导致东北钢琴恢复生产困难重重,为帮助企业早日走上正轨,市工信局联合西市区、市公共设施维护集团和供电、供水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帮助企业解决垃圾清运、供水、供电、供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并在短时间内实现出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盘活老工业企业、挖掘企业和品牌的沉淀价值工作中,东北钢琴率先走了出来,它的发展模式也为工业高质量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引领。如今,营口市正在搭建以乐器、音乐为核心的平台,将生产企业、音乐院校、文化团体、琴行零售业进行产教销结合,创建新的生产销售模式。
营口的孤注一掷,不仅源于“东北钢琴”曾经的辉煌,也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郭凯说:“世界著名的钢琴厂差不多都和营口在同一个纬度上。人工也可以创造生产钢琴的好环境,比如做全封闭的生产车间。但比较而言,还是合适的自然环境最好,在这方面辽宁营口得天独厚。”
钢琴生产是技术密集型的,为保证最好的音质,琴厂对环境要求很高。郭凯介绍,钢琴的音源发声部分主要是松木,要让琴声优美,首先要保证松木的通透性,这就需要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恰到好处,而营口的温度、湿度都特别适合做钢琴。“自然环境好,直接降低了生产高品质钢琴的成本,也更环保。这几年营口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自然环境非常稳定。在营口生产钢琴,东北松木等优质材料的来源也比较便利。”
带着初心和匠心再出发,带着乐器生产基地资源优势谋发展,是张晓文、郭凯等老东北钢琴员工的梦想。重塑东北钢琴及“诺的斯卡”品牌形象,让营口乐器的“好声音”在全世界奏响,只是其中一步。
张晓文说:“盘活还有第二期,还有第三期、第四期……我们要把这个园区变成文化产业园,要集散东北三省所有乐器,还要有一个公益性的博物馆,给营口市民创造一个艺术园区。我希望一直做下去,为营口留下一个百年的品牌。”
的确,让老品牌发新芽,盘活只是第一步,但有完整的生产体系、优质的金牌产品、坚实的人才支撑,东北乐器行业的强势崛起必将成为以文化产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典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