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小份、半份的多了,大操大办的少了;使用公勺公筷的多了,大声喧哗的少了;光盘打包的多了,铺张浪费的少了……”张帅是沈阳一家餐饮企业负责人,他口中的“多”和“少”体现出节俭、健康、绿色、文明过年的新风尚。
春节,包饺子、贴春联、拜大年、逛庙会等传统民俗活动,依旧在传承。而随着科技进步,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网购年货、云端拜年、读书过年、旅游过年、健身过年等“新民俗”悄然出现,很多人在电影院、滑雪场、农家书屋、科普基地、社区活动室欢庆新春的到来。
今年多地发出倡议,鼓励就地过年,倡导移风易俗、文明过年,文明健康的过年氛围也更加浓郁。
传承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收获更加强大持久的生命力。虽然人们庆祝春节的形式在变化,但烘托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展现美好愿景的文化主题没有变,家庭和睦、孝亲敬老、勤劳乐观的文化符号没有变,弘扬良好家风、倡导风清气正节日风尚的文化传统没有变。
少了鞭炮喧嚣,收获绿色环保;少了宴席流水,收获天伦之乐;少了麻将牌九,收获健康养生……新年迎来文明新风尚,岂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