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文化出海打响辽宁品牌
文化出海打响辽宁品牌
【2021-02-24 来源:辽宁日报】

央视《新闻联播》日前报道了由中国驻埃及大使馆、辽宁省委宣传部主办“最美的期待·2021中埃新春云歌会”的消息,与此同时,埃及国家电视台播出了云歌会的演出盛况。这是我国“欢乐春节”主题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之一,也是今年春节期间我省举办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之一。

春节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化演艺集团(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组织全省文化艺术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为埃及、蒙古国、新西兰等国家观众带去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文艺节目,受到当地观众好评。与往年中国春节文化走出去的形式不同,今年我省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全部转为线上进行,极大地拓宽了对外文化交流的领域。以中国春节文化传播为契机,全面深入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以当地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加系统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其深层次文化意义何在?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文化学者。

线上文艺演出注重中国艺术审美特质

与往年春节期间我省派出文艺团队赴海外演出中外题材文艺节目不同,今年我省文艺院团在线上演出的节目更加注重中国艺术特质。比如辽宁芭蕾舞团参加葡萄牙、英国、美国华人春节联欢晚会时选择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芭蕾舞《茉莉花》;辽宁歌舞团参加日本、新西兰、加拿大华人春节联欢晚会时,选择了水袖翩跹的舞蹈《月颂》片段,具有浓郁中国艺术风格的舞蹈《红旗颂》以及民乐合奏《国风》、杂技《追寻》、歌曲《中国范儿》。中埃新春云歌会压轴歌曲《携手并肩》展现中国风格音乐的魅力。

辽宁芭蕾舞团精选的舞蹈《茉莉花》《俑》、芭蕾舞剧《花木兰》片段等极具中国气派的节目参加了海外春节线上演出。群舞《茉莉花》是辽芭原创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舞蹈将芭蕾与中国民族舞巧妙融合,通过运用舞蹈道具折扇造型的变换,契合优美的舞姿,美轮美奂。《俑》是现代芭蕾作品,将中国文化元素以舞蹈的形式加以展现,独特唯美。芭蕾舞剧《花木兰》融入中国古典舞及现代舞元素,以芭蕾形式讲述中国传统故事。以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辽宁歌舞团的原创作品《月颂》是一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文艺精品,以舞蹈为主体,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创造性地将优美的诗文、曼妙的舞蹈、精巧的杂技融为一体。在今年春节对外交流演出中,这个节目备受海外观众喜爱。有观众留言,这个节目仿佛是徐徐展开的一幅幅画面唯美、意境深远的中国画卷。

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东认为,今年春节期间我省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呈现出的鲜明特色就是突出中国艺术风格、中国审美特质。往年春节对外交流演出,各艺术院团通常会挑选国内外经典歌舞节目进行展演,流行艺术所占比重较大。今年春节,我省艺术院团线上演出的节目以中国题材为主,或以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演绎中国故事,或以芭蕾等西方艺术形式展现中国民间传说,或以中国传统乐器演奏西方曲目。我省春节对外文化交流演出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而且结合当下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创作文艺作品,非常接地气。

文化纪录片彰显辽宁文化独特魅力

与往年春节海外文化交流不同,文化走出去不再依赖现场交流一种方式,也不再是平面化的互动演出。今年春节文艺演出、文化展览以及文化旅游纪录片以立体化呈现方式通过网络助阵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欢乐春节 美丽辽宁”文旅推介活动正是以这种立体化、系统化的传播方式受到了蒙古国民众的欢迎。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共同推出的“欢乐春节 美丽辽宁”系列线上文旅推介活动从春节至今持续在线上举办。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在其官网、微信平台以及社交媒体平台持续推出“发现辽宁之美”——辽宁省文化、旅游精品图片展、“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辽宁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辽宁省六大世界文化遗产、辽宁满族文化精品、辽宁芭蕾舞团优秀作品等系列推介活动。

据了解,此次文旅线上推介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向蒙古国民众介绍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全国六大无污染地区之一的辽宁省丹东市绿江村、全球八条鸟类迁徙线之一的辽宁省丹东市东港观鸟园鸭绿江口湿地、丹东河口景区、明长城东端起点虎山长城、辽宁省本溪市关门山风景区以及辽宁饮食文化等。在线播出的内容包括《发现辽宁之美——辽宁省文化旅游精品图片展》《“美丽辽宁”全球宣传片》《辽宁春节图片展》《春节文化专题片——中国福文化》以及“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系列《传统木版画——桓仁》《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朝阳社火》等节目。这些线上展播内容全方位展示了辽宁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受到了蒙古国民众的欢迎与好评。“欢乐春节 美丽辽宁”系列活动就此拉开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对口合作年的序幕。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兼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霜表示,这是传播中国“年”文化的一种新尝试,对于疫情期间保持中蒙两国人文交流活动常态化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活动将进一步加深蒙古国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进一步促进中蒙两国民心相通。

据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梁海燕介绍,春节期间,《魅力中国》海外播出平台收视数据报告显示,辽宁专区收视再创新高,由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推送的《辽宁春节》《辽宁国宝》《美术大讲堂》《指尖上的艺术》等优秀视频节目跻于收视率排名前十。

《魅力中国》海外播出平台以解读魅力中国,展现中国魅力,传播中国正能量为使命。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先后推送文化专题片、微视频、课堂讲座等优秀数字文化资源近30部共计1008集。覆盖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葡萄牙、西班牙、保加利亚、希腊、巴西、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11个国家,总点击量达116万人次。

春节期间,《魅力中国》海外播出平台辽宁专区精心策划了迎新春系列展播活动,《文化辽宁》《手艺辽宁》《多彩课堂》三大板块集中展播,观看人数达23万人次之多。尤其是文化专题片《辽宁春节》展现辽宁地区原汁原味的春节习俗,一经播出就获得国内外观众盛赞,掀起收视热潮。这些精彩的文化纪录片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了辽宁地域特色文化,营造出浓郁的中国节日文化氛围。

今年春节,辽宁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升温,通过四通八达的传播渠道,文艺演出、主题文物展览、非遗项目展示、民俗风情呈现、旅游项目推介等活动精彩纷呈,云歌会、云晚会、融媒体直播、线上互动、全景展示等多种传播方式推陈出新。系列春节文化活动立体交织、彼此联动、交相辉映,借助浓浓的中国年味儿,饱蘸着深沉的中国情谊,勾勒出欢乐中国、幸福辽宁的生动画面。

春节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能够生动展示中国社会面貌,反映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辽宁以春节文化交流为契机,传播推广辽宁文化,影响力更广。

李东认为,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格局来看,文化软实力是研判中国世界影响力的重要尺度。辽宁的一系列举措对于增强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继续积淀辽宁文化的精神追求,进一步打造辽宁文化的精神标识,继续彰显辽宁文化的独特魅力。

运用高科技手段拓宽传播渠道

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拓宽了中国春节文化传播渠道。尽管“云端”交流、线上直播是受疫情影响而采取的交流方式,如何将其运用得更精彩、更有效却体现出我省文化工作者的智慧。

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欢乐春节”活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10年春节开始,文化和旅游部与国家相关部委、各省文化主管部门、驻外机构共同推出这项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与各国人民欢度中国春节,共享中华文化,共建和谐世界。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欢乐春节”活动全部在线上举办。我省多家文艺院团选送优秀节目在线参加了“欢乐春节”活动,受到海外观众好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最美的期待·2021中埃新春云歌会”。

由中国驻埃及大使馆、辽宁省委宣传部主办,开罗中国文化中心、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开罗歌剧院承办,开罗歌剧院、辽宁歌剧院(辽宁交响乐团)演出的“最美的期待·2021中埃新春云歌会”春节前夕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东总站、中国文化网、中国日报网等多家中外媒体平台同步播出。5G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线上欣赏文艺节目的视听感受,令观众叹为观止。有埃及观众在欣赏新春云歌会之后表示:云歌会唱出了中埃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唱出了我们对美好未来的祝福。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石岳文接受采访时表示,300万中埃观众通过直播在线欣赏了云歌会,并通过播出平台热烈互动。埃及观众反响热烈,纷纷称赞云歌会富有文化魅力。石岳文认为,相比剧场演出,在线直播的演出方式为更多观众提供了欣赏高雅艺术、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李东认为,运用高科技手段拓宽传播渠道是今年春节我省举办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一大特色。云歌会成为现象级融媒体文艺演出佳作,其利用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阻隔,依托国家级主流传播平台,有效拓宽海外传播渠道,获得了埃及国家电视台等埃方主流媒体的认可,促成了中埃两国艺术家跨时空合作,共同唱响“一带一路”的最美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