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大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两先区”高质量发展
大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两先区”高质量发展
【2021-02-25 来源:辽宁日报】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征程。

大连市坚持一体践行、立体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在打基础利长远、理旧账补短板、防风险守底线、敢斗争勇创新上下功夫,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大连“两先区”(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地区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稳居东北地区前列,40项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中有21项位居全省、全国前列。连续六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崇尚创新

加快建成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

【镜头】

近日,大连华锐重工公司采用全新智能化理念研制的国内首台335吨自行式电驱无人混铁水车调试成功,满足钢铁企业铁水运输的智能、绿色时代发展要求。

该车辆自身带有驱动装置和供电装置,通过地面调度和导航系统实现无人操作。在运行模式上能够做到“满罐即走”,无须等待牵引机车,可以灵活实现单车或多车编组运行,大幅提高运行效率。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和大连重工一样,大连众多“老字号”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

2020年,一重核电全球首台3000吨加氢反应器、大橡塑高端熔喷布生产线等成功交付。“十三五”期间,大连市连续两年荣获国家“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称号。

近年来,大连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

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连市非但没有放慢科技创新的脚步,反而强化创新核心地位,以创新激发经济活力。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00家,新增雏鹰企业663家、瞪羚企业31家、潜在和种子独角兽企业2家。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专项184项,100G激光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25件,同比增长14%。

大连市加大创新赋能力度,依靠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推动装备制造等“老字号”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石化等“原字号”产业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轻工纺织等方向延伸,推动生命安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字号”产业集群式发展,重点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五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五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构建具有大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盘点】 五年来,大连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三创中心”建设加速推进。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9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85%,比2016年提高0.88个百分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系统推进,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400家、高校科研院所30余家、高层次人才近5000人、两院院士31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累计获得全国科技创新奖项位居计划单列市前列。

厚植开放

打造新时代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高地

【镜头】

2月20日,312辆过境的日本商品车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汽车码头完成铁路换装,发往哈萨克斯坦,这标志着国内首条东亚至中亚商品车陆海联运新通道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

过去日本商品车进入中亚地区需要通过地中海和黑海航道,全程耗时80多天。大连片区顺应市场形势,在国内率先开启“日本—大连—中亚”商品车过境运输模式,与海关、码头公司、铁路公司等方面组建专门团队,针对外商需求,专项规划、设计、编制过境运输全程物流方案。借助这条新通道,日本商品车从出厂到交付,预计30天内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成本。

当下,大连拥有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开放平台,是副省级城市中各类对外开放功能区最多、最全的城市之一。全市以战略眼光、全球视野谋划新时代对外开放,主动承担对外开放“龙头”责任,打造新时代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高地。

大连市持续推进大连片区创新发展,努力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创新成果,探索建设针对日韩更加开放的自由贸易港。持续深化沪连对口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加快建设亚太对流枢纽。

2020年,全市自贸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新一轮复制借鉴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51项,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先期行动计划30项,推出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26项,“进出口商品申报智慧导航服务”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16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

【盘点】

五年来,大连市坚持以改革开放为抓手,经济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毫不动摇推进重点领域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突出,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推进,党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自贸区119项改革试验任务全部完成;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获批并顺利推进,中英先进制造产业园等落户大连;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两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大连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注重协调

构建城乡陆海统筹发展新格局

【镜头】

今年正月里,大连市旅顺口区三涧堡街道曹家村韩行柱、李久村夫妻俩,天天都在樱桃温室大棚里忙着剪枝、松土。温室外依旧寒冷,温室里春意盎然,樱桃花开得正艳。

虽然有些累,但更多的是幸福和满足。“这几年农民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俺家现在生活像樱桃花一样美,也让很多城里人羡慕。棚里的大樱桃4月中旬可以上市,收益比露地大樱桃增加2至3倍。”夫妻俩说。

人勤春来早,越干越有劲头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期间,旅顺口区在温室大棚里过年的果农有数百人,他们靠种植大樱桃走上致富“快速路”。

近年来,大连市始终立足资源禀赋和区域定位,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城乡协调、陆海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全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产业向北转移、城市功能向北延伸、生产要素向北集聚,城乡基础设施一体规划、互联互通,农村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实现县域经济整体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

2020年,瓦房店市和庄河市分别位列全国百强县第71位和第89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9%,高于经济增速,也远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开展“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创建美丽示范村100个。

建设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创建国家海洋中心城市,推动海洋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变。去年,三峡新能源30万千瓦海上风电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30.8万吨超大型油船等一批海洋工程装备顺利交付,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7处,全市海洋牧场面积达500万亩。

脱贫攻坚高质量完成。去年128个低收入村全部摘帽,239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脱壳,全市农村“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全部实现。

【盘点】

五年来,大连市坚持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重要路径,城乡陆海统筹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大力推进陆海统筹联动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市。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实现农村“屯屯通油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县域经济不断壮大,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中山区、甘井子区入选全国百强区,瓦房店市、庄河市在全国百强县排名中持续上升。

倡导绿色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大连

【镜头】

2月23日,又是个好天儿,大连市梭鱼湾公园里依然像往常一样热闹,附近的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这里休闲健身。陪孩子做跳绳运动的孔女士对记者说:“现在天蓝蓝空气好,公园建得漂亮,每天中午都要出来转转,心里格外舒坦!”

梭鱼湾周边有两条泄洪河,以前因水环境污染曾让居民“谈河色变”。后来,大连市全面实行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改造,除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外,还建有休闲健身广场、儿童活动区、健身步道等,将其打造成为市民家门口的花园和健身乐园。

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大连以环境优美、宜居而著称,市领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为核心,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山海相融、文明美丽、生态宜居的共同家园。

全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蓝天保卫战,加强水污染防治,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综合整治城市环境,推动空气质量稳中向好、水质稳定达标、海岸带生态功能稳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2020年,大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2天,蓝天数量创2013年实施空气质量评价新标准以来最好成绩。

【盘点】

五年来,大连市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自觉行动,美丽宜居大连建设富有成效。铁腕治理环境污染,全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8.5万辆,取缔燃煤小锅炉2015台,清洁取暖比例超过92%,连续四年收获300个以上蓝天。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整改任务全面完成。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循环经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大连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生态更美好。

推进共享

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镜头】

2月22日,大连市举办了“招工不愁 就业无忧”复工复产暨“春风行动”招聘会,共有62家用人企业提供1700多个就业岗位。这是大连市牛年首场线下招聘会,此后,每周一至周五大连将恢复举办线下现场招聘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就业居于首位。

去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大连市将促进就业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积极推进,全面落实一系列就业优先政策,实施两项稳就业工作制度,抓好三个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大规模开展在岗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完善各项公共就业服务,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2020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58万人,发放稳岗资金8.94亿元、失业补助金13.6亿元,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各项指标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大连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方面的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市压减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开支,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挤出资金全力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去年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比例达72.7%,高质量完成“城市安居工程”“医疗卫生惠民工程”“教育惠民工程”“平安大连工程”等15项重点民生工程,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建设。

【盘点】

五年来,大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福祉不断增强。连续实施重点民生工程,棚户区改造、“暖房子”“菜篮子”、天然气置换等民生实事让百姓切实受益,一些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五年新增就业55万人次,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12家单位获国家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称号。法治大连、平安大连、文明大连、信用大连建设卓有成效,城市发展更有温度,人民生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