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下旬,天儿还很凉,但在营口老边区柳树镇太平山村的草莓采摘大棚里暖意融融。游客们采着草莓,欢声笑语在棚里荡漾。
“咱这棚里不打药,你看都是搁蜂箱蜜蜂授粉,连我最不爱吃草莓的人,这里的草莓能造一小盆”,一位老人一边向客人宣传,一边自个儿嘀咕,“还得搞旅游,既有活力更有效益。”
老人正是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秀艳,临进京参加全国两会,她忙着要把村里的活儿细捋一遍才放心。看着65岁的她忙前忙后,村民都说,太平山能有今天全靠“车头带得好”。
曾经,太平山村也是远近闻名的“烂摊子”:村部破落,集体欠债70多万;村路下雨就是“烂泥塘”;因欠水费被断供,村民只能到外村拉水喝……
接手后,陈秀艳不惜把自家饭店无偿给村里经营还外债,凭着一股“轴”劲儿,带领村子修路植树、安装路灯、改造农厕、重建村部,愣是让太平山村一年一个样,还成为全国文明村。
怎样让村民腰包鼓起来,一直是陈秀艳最操心的事。从最初的农忙务农农闲打工的“双跺脚挣钱”,到现在大力发展种养产业,“黑又亮”茄子、养鸡养虾、观光采摘等门路让村民守家把钱挣,收入节节高。
村民李慎华感受真切,过去外出务工一年剩不下几个钱,后来在陈秀艳的支持下养起了鸡,从借房结婚的窘迫到现在住有房出有车。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甚至还用上了扫地机器人,他和妻子说“一点不觉得比城里差”。
村民们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是户看户比着干,过去溜墙根的、打小牌的,现在都把精力用在想方设法多挣钱、提高生活水平上。腰包实了,大家精神气儿上来了。
如今的太平山村百姓富,村容美,民风淳,人均年纯收入已突破2万元大关,但陈秀艳并不满足过去的成绩。她说:“乡村振兴,我们还需撸起袖子再创业,大家应该过更富裕富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