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46个人&76个日夜
46个人&76个日夜
【2021-03-15 来源:东北之窗】

大连机场作为城市的口岸窗口,肩负着境外疫情输入“第一道防线”的重任。尤其是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集团党委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不计代价,不讲条件,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级防疫工作部署,带领广大党员干部,不惧风险,迎难而上,为大连这座城市构筑起阻击境外疫情输入的坚固防线。

作为城市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大连机场涌现了许许多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典型人物。今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国际货物行李装卸专班。

航班就是命令,岗位就是责任

这是一次特殊的采访,与所有采访对象的联络都是通过电话、微信完成的,身为装卸专班的成员,他们必须接受统一的封闭隔离管理。

“根据市防疫总指挥部指示要求,去年12月22日大连机场组织涉及境外航班保障工作的单位成立保障专班。对专班保障人员全部实行酒店集中居住、封闭管理、专车点对点接送等全流程管控,全面筑牢机场‘铁桶式’疫情防线。”在大连机场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王曰承看来,成立保障专班是疫情防控的统一要求,更是大连机场必须履行的责任。

为此,大连机场投入巨大。为了能够对专班更好地实施集中居住、集中管控,大连机场特意选择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远离居民区的酒店,提供给专班作为隔离宿舍使用,并为专班工作人员提供专车,实现点对点接送。

“为了确保装卸专班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在国家尚未出台新冠疫苗免费接种政策之前,我们集团自费对专班工作人员进行了接种。并在组建专班过程中,摸排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对于身体不好的、有基础疾病不能接种疫苗的、以及家庭有特殊情况的都要及时撤出专班。同时,在防控物资、福利待遇方面给予专班工作人员充分保障。”王曰承说,装卸专班里的工作人员很多都不是大连本地人,在国家“就地过年”的号召下,大家在春节、元宵节期间都继续留在岗位上,为大连机场国际货物运输保障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每天3万步,下班没准点

的确,这份责任与贡献体现在装卸专班工作人员每一天的坚持与努力当中。

在严格的疫情防控要求下,为了能够全力保障国际货运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原有的货运团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了46人的国际货物行李装卸专班队伍,将人数控制在最少,风险控制在最低。

然而,这也意味着装卸专班的压力陡增。目前大连机场平均每周保障境外进境航班18班,其中货机13班、客机5班,每周保障国际进港货物约300余吨。在原有货物行李装卸量不变的情况下,工作人数的减少,直接导致装卸专班的工作量加大,而且不仅如此,严格的防控消杀流程、要求和标准,也导致了每一位专班工作人员的在岗工作时间被拉长。

“我们一般是早上8点到岗,但是下班时间就不一定了,到晚上十一二点也是常事。”装卸专班的吕媛在电话那头爽朗地说。他们的工作时间是根据当天的到港航班来决定的,航班到港的具体时间、装载货物量的多少都会影响他们的下班时间。

吕媛和同事孙凤香是装卸专班里仅有的两名女性成员,她们具体负责的是国际进港库区货物整理和提取工作。根据防疫要求,进入库区的进港货物需要及时进行消杀及核酸检测,留置一夜后,次日再进行倒库,这一保障防疫安全的重复作业无疑使劳动量翻倍。为了加快速度,保证货物装卸安全有序,吕媛和孙凤香要拿着货单,穿着防护服,笨拙地一路小跑,根据进港舱单的货物种类和数量,对入库货物认真检查、核验,再分门别类运至库内指定位置,做好记录。

两个弱小的身影穿梭在偌大的库区,来来回回,马不停蹄,每天手机记录下来的步数都在3万步左右。

吕媛和孙凤香都有着多年的进港货运工作经验,在装卸专班成立的时候也是出于对自己岗位责任和经验的考虑,两人都选择留在装卸专班工作。“如果突然换一个人来,库区环境、货物情况、防疫流程等都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这样就会影响货物装卸整个链条的工作效率。”正是这一对姐妹花的谨慎认真,将前期工作做得井然有序,大大提升了装卸人员找货、提货的效率,至今保持零失误的记录。

与吕媛和孙凤香干一天休一天的工作节奏不同,徐辉所在的装卸专班站坪保障组是没有休息日的。手机里的航班到港信息,就是站坪保障组的集结令。

“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4架航班,干一架航班换一套防护服。”徐辉坦言,货物行李分拣是个力气活,天冷的时候尤其遭罪,穿着防护服一动弹捂一身汗,风一吹又透心凉。“兄弟们一直都在坚持,专班成立之初就征求了我们负责境外航班行李装卸的员工意见,既然选择留下来,我们就得在关键时候顶得上去,坚持得住。”

家庭支持放心,后勤保障安心

自去年12月22日截至发稿,装卸专班的工作人员已经连续76天奋战在国际货运保障一线,即便是春节、元宵节也未能回家与家人团聚。这支平均年龄42岁的队伍,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家庭负担都不小。

“如果单位需要你,孩子我们可以帮你带,工作第一”;“放心工作吧,家里有我”……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装卸专班工作人员放心工作的最大的动力。

吕媛家的孩子今年10岁,她进了专班之后,孩子就由父母帮忙照看。有一天她在电话里问孩子:“想不想妈妈?”孩子说:“不想。”她诧异地问为什么,孩子说:“我想你,你也回不来啊……”孩子的话让吕媛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但是没办法,你在这个岗位上,现在岗位需要你,你就只能舍小家顾大家。”吕媛的话语朴实又让人感动。

“别的都还好,就是惦记孩子”。徐辉虽然每天也都跟家里视频通话,但他已经将近小半年没陪孩子了。“孩子在普兰店上学,平时休息就很少能见上面,好不容易孩子放寒假了,我又进了专班回不了家。现在孩子又开学了,不知道啥时候我们爷俩才能见上面……”电话那头的徐辉沉默了几秒钟,这几秒钟里,有对孩子的思念,有对家庭的愧疚,有个人的牺牲,更有一个普通人对一个平凡岗位的坚守。

装卸专班工作人员的辛苦,机场集团党委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尽全力为他们提供后勤保障。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工会主席于传福,集团公司总会计师、股份公司工会主席季秀芳等一行还亲赴隔离酒店,亲切慰问装卸专班站坪保障组并送去慰问品,对装卸专班工作人员的坚守和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我们房间里的水果牛奶就没断过”、“我们经理做的特别到位,有什么要求他一定尽力做到”、“同事们还是第一次聚在一起过年,感觉也挺温馨的”……将心比心,集团的关怀和温暖换来的是大家的理解与坚持。尽管公司一再强调,如有特殊情况可以提前申请撤出专班,但是大家都在坚持。

吕媛说:“可能短时期内是回不了家了,不过我们已经做好了长期战斗的准备,只要岗位需要,我们随时能战斗!”

在防控新冠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装卸专班以“硬核”担当,为旅客出行、货物运输筑起一道道坚固的安全防线。大家都在期盼,期盼春暖花开季,阖家团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