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阜新教育扶贫在精准上下功夫
阜新教育扶贫在精准上下功夫
【2021-04-08 来源:阜新市传媒中心】

     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学有保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阜新教育扶贫交出了一张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 

    正是将精准贯穿全过程,阜新教育扶贫才结出了累累硕果。“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以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优质教育,不让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目标,我市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精准关爱,为寒门学子及贫困家庭播撒下“知识改变命运”的新希望。 

    精准是认识观,精准亦是方法论。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阜新教育实践来路上,最重要的基石就是把精准进行到底。 

    底数在精准中明晰 

    扶贫扶贫,扶谁的贫?教育扶贫,首先要回答的同为这样一个问题。 

    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市教育局4个小组对全市尚未脱贫的全部39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分别入户走访,送上爱心企业赞助的1000元慰问金,并现场了解实情,一线开列对策,如智残学生全员免费入读市启智学校或送教上门。同时,各级教育部门还对全市不稳定脱贫的1054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一登门问暖。 

    此番再走访,也是再核实,标志着阜新教育脱贫攻坚吹响了决战决胜的总攻号角。同样来自脚板下再次跑出来的控辍保学台账上的数据显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零辍学。通过多方努力,对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全部劝返。 

    找准扶贫对象,方能避免“撒胡椒面”;查清致贫原因,方能对症下药。在脱贫攻坚征途上,精准识别闪耀出真理的光芒。早在2016年全市召开脱贫攻坚战大会后,我市教育部门即第一时间对全市9.6万贫困人口中涉及教育扶贫的学生全面开展精准识别、审核认定,最终确认家庭贫困学生总数为8394人。 

    这个历程,凝聚着阜新智慧。“教育人”打电话、进家门、访亲友,让精准识别快速有效,让教育扶贫不落一人。这个历程,凝聚着阜新韧劲。从一人一档登记造册到数次开展“回头看”、再核实,精细化管理、动态化监测,覆盖阜新大地的教育扶贫网络越织越密,阜新教育扶贫越来越“心中有数、工作有方”。 

    精准识别,为阜新教育脱贫攻坚系好了“第一粒扣子”,为精准帮扶、“靶向”治贫打下了最坚实基础,也让“细和实”贯穿了阜新教育脱贫攻坚始终。 

    帮扶在精准中落地 

    放飞了一个孩子的青春与梦想,就等于托举起一个贫困家庭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希望。如何为寒门学子撑起追梦圆梦的晴空?必须要辨证施治,精准发力。 

    小睿是阜蒙县育才高中的一名学生,由于亲人接连患病,小睿陷入求学困境。通过市教育服务中心资助中心与其所在学校积极协调,校方当即免除这名品学兼优学生的剩余全部6000元学费。后经市慈善总会积极牵线,我市的一家爱心企业每月向她提供1200元生活费,而且承诺读大学后继续支持。 

    从资助政策到创新举措,从全体享受到特别关注。近年来,我市教育部门把教育脱贫攻坚的责任与使命牢牢扛在肩头,全心全力织就了一张无比坚固的学生资助帮扶保障网,“规定动作”全覆盖,“自主动作”全兜底,确保任何一名家庭贫困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因贫失学,教育脱贫攻坚组歌豪迈唱响。 

    ——“主唱”领衔,资助政策应享尽享。 

    我市全面建立从学前教育直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坚持做到政策宣传、帮扶措施、资金落实“三到位”,全面实现各个教育阶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三个全覆盖”,让每一名家庭贫困学生都能享受到国家资助政策,为他们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奠定了基础保障。“十三五”以来,我市累计发放各类国家资助金达到2.2亿元,资助学生23万人次。 

    ——“配唱”到位,向上争取添砖加瓦。 

    我市全力向上争取支持,拓展政策内资金未覆盖资助项目,让贫困学生从容求学。2020年即成功争取到省以上政策资金,为高中阶段1150名建档立卡学生在国家助学金基础上补加1000元/每生每年生活补助。 

    ——“合唱”共鸣,一生一策兜牢底线。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针对家庭突遭重大变故等特殊贫困学生,我市发动社会力量,筹措社会资金,给予不漏一人的全面兜底保障。2020年,我市专门为此筹集百万资金,保证这类学生平稳完成学业。 

    合力在精准中汇集 

    教育扶贫的核心在于“扶志”“扶智”,“志智双扶”方能拔除穷根。做好教育扶贫这篇大文章,离不开资助帮扶,同样离不开结合寒门学子身心发展所需加以全方位、系统化的精准支撑。 

    在彰武县大冷九年制学校,教学楼、学生食堂、塑胶操场、各专用功能教室一片簇新,十里八村农家娃在这方与城里学校毫无二致的成长乐土遨游知识海洋,追逐人生理想。 

    一所学校的今非昔比,映照出我市汇集合力推进教育扶贫的生动实践。 

    ——乡村学校变化大。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倾斜力度。薄改工程让乡村学校旧貌换新颜,软硬件办学条件同步提质升级;信息化建设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入乡村学校,把城市一流教学名师请入每间教室。近3年,全市新改扩建城乡学校达76所。我市各县区齐头并进通过“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县”国检。我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和住宿费、营养餐工程、免费提供教科书覆盖率达到“三个100%”。 

    ——乡村教师面貌新。百年树人,教师为本。我市通过职称(职务)评聘等政策倾斜推动城镇优秀校长、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地区交流已逾千人。大力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共为农村中小学招聘教师819名,改善师资不足和年龄老化状况。名师送教下乡等丰富活动促进乡村教师育人能力加速提高。 

    ——乡村学生实惠多。我市注重发挥教师的教育扶贫主力军作用,以“千师进万家”活动为引领,使贫困学生收获更多温暖,助力综合成长。我市逐步建立贫困家庭子女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保障他们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书屋、送校服、发学习用品……市内外慈善机构、爱心企业等助学活动爱如潮涌。 

    教育扶贫功在当前,利在长远。阜新教育扶贫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不仅为全市脱贫攻坚涂抹光彩,更为迈入小康社会、守住稳稳幸福增加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