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明山区高台子学校的校园,一座拥有200米环形跑道的人工草坪足球场出现在眼前,学生们在操场上尽情奔跑、踢毽跳绳,十分快活。看着眼前的景象,很难和以前破旧的校园联系起来。副校长孟伟告诉记者:“以前操场一跑起来尘土飞扬,逢上雨天大风天都没法出去。如今有了标准化的各种场地,学生们锻炼身体的热情也上来了,学校男女足球队一直在全市中小学生足球联赛保持前三名,为各高中输送了大量体育人才……”
1986年参加工作的教师赵全仁见证着学校巨大的变化,“过去冬天学校生炉子取暖,学生手都生了冻疮,现在在采暖期前后学校可以调控电暖气温度。并且有了食堂之后,中午每餐至少两菜一汤,营养均衡,师生的幸福感大大增强。”学校还在15个村设置了70余个安全方便的站点,每天派出6台校车及押车教师接送学生上放学,一改过去学生需要骑很远自行车上学的情况。
“以前一张讲桌、一个黑板和一根粉笔就能上一节课”,教师赵振荣告诉记者,现在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先进的白板,部分班级购置了交互式一体机;建成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软笔书法室等26个专用功能室,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各类设施设备,学习兴趣盎然。2014年,学校启动了乡村少年宫建设工程,利用专用教室开设了手工、电子琴等15门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课,每周五下午学校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学生可以自选兴趣小组上课。谈起对学校的感受,四年级学生王子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们的校园真美,水洗厕所很干净,走廊里一片垃圾都没有,我最喜欢从小学部一直通到宿舍和食堂的‘风雨走廊’,天气不好也不怕,还能在里面上体育课呢!”
据学校校长穆园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党和政府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让高台子学校这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升级成为一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优质农村学校,从硬件教学设施到育人成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拔地而起的教学楼,一应俱全的多功能活动室,多样化课程教学、差异化人才培养,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里学生一样优越的学习环境。“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升入上一级学校的普及率逐年攀升,学生辍学率基本降至为零,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时代新人。”穆园说道。
从旧日杂草丛生的土操场,到如今的塑胶跑道、崭新的桌椅和焕然一新的校园,近年来,我市狠抓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工作,持续加大县域内义务教育统筹发展,加大普通高中和中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力度,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无论硬件条件,还是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有了很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