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昔日贫困户 如今忙致富
昔日贫困户 如今忙致富
【2021-04-22 来源:丹东日报社】

4月15日,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家住宽甸步达远镇胜利村62岁的赵盛英早早起床,走进牛棚给家里的四头牛喂草料。离家不远处,丈夫吴俊平正指挥铲车平整土地。“我打算在这块地上建一个更大的牛棚,再多养几头牛。把原本的牛棚改成猪圈,养十几头猪。”聊到今年的打算,吴俊平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吴俊平家共有7口人,其中一个儿子患有智力和肢体双重残疾。多年来,一家人居住在破旧的石头房中,靠几亩口粮田为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最难的时候就是如果家里遇到点事,都没有亲戚敢借钱给我们,怕我们还不上。”回想起当年的日子,赵盛英心酸得很。就在赵盛英家一筹莫展之时,精准扶贫犹如一束阳光,给全家人带来了希望。

2015年,镇村领导与驻村工作队按照上级统一安排与部署,结合胜利村实际,坚持扶贫先扶志的理念,积极向贫困户宣传、讲解扶贫政策,并根据各户实际情况,因户施策,鼓励他们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吴俊平深受启发和鼓舞,暗自下决心,一定要用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让家人过上幸福的日子。

2016年,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吴俊平家争取到了5万元无息贷款,鼓励他养牛,吴俊平正式开启了他的养殖事业和致富梦想。

起初,由于不懂饲养和管理技术,吴俊平每天都吃不好、睡不着,很快人就瘦了一大圈。驻村工作队得知后,请来了县里和镇里的有关专家和多位养牛专业户给他进行技术指导,吴俊平很快就掌握了养牛的饲养技术、饲料的配制方法以及防病防疫等技术。家里的几头牛养得膘肥体壮。

初尝致富甜头的吴俊平并没有停滞不前,反而决定再接再厉继续干。 2017年,他又养了7头猪,通过请教有关养殖户外加自己的精心饲养,猪养得也有模有样。当年虽有“非洲猪瘟”等疫病,但他家的猪无一感染,适时育肥出栏。

“2018年,我靠卖猪、卖猪崽、卖小牛收入了十多万元,高兴得我梦里都在笑。”有了第一桶金,吴俊平家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同时他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从“帮我脱贫”升华为“我要脱贫,我要致富,我要奔小康。”

同一年,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又为吴俊平家争取到3万元危房改造资金,吴俊平开始建新房,年底就住进了宽敞明亮、安全舒适的大瓦房。

居住环境改善了,养牛、养猪产业也见到了效益,吴俊平的致富思路变得更加开阔了。他家又种植了10亩大榛子、30亩新品种板栗,预计年收益至少在15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吴俊平还在自家房子旁边搭建了一个小房子,开了一间修理铺,利用闲暇时间给附近村民修理农用设施,一年也能挣2万多元。去年,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帮吴俊平的残疾儿子争取到了每年近8000元的补助。“我家的生活好了,还买了小轿车。老伴说要带我出去走走。辛苦一辈子,俺们也要享受一下。”赵盛英言语间充满了幸福,”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圆了小康梦。”

向吴俊平这样由贫困户走上小康路的例子,在宽甸数不胜数。作为丹东脱贫攻坚主战场,多年来,宽甸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在国家利好政策和各级帮扶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正式开启乡村振兴的大门。全县百姓满怀信心,斗志昂扬,奔走在致富路上。 记者 曲丹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