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医疗帮扶 让六盘水人民带着健康奔小康
医疗帮扶 让六盘水人民带着健康奔小康
【2021-04-22 来源:辽宁日报】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大连市在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把医疗援助作为关键保障工程,打出一系列对口帮扶组合拳,输出大连专家、大连技术和大连经验,帮助六盘水市实现医疗服务质量高效提升,极大提高了当地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健康扶贫成为六盘水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张响亮名片。

 结对帮扶促进医疗整体水平提升

 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塔山街道群力佳园卫生室,村医江甫萍刚送走一名前来开药的患者,又接到一位居民的咨询电话。

 “以前他们看病要到五六公里外的卫生院,非常不方便,现在有个头疼脑热,随时就过来了。”

 利用大连120万元援建资金建设的群力佳园卫生室,是六枝特区最大的村卫生室,覆盖了易地扶贫搬迁户1735人和周边村寨2500余人。

 医疗卫生,是长期以来六盘水人民承受的短板之痛,2018年两地启动“精准帮扶”加速挡,辽宁省、大连市24家医疗机构结对帮扶六盘水市78家医疗机构,在实现对六盘水县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帮扶全覆盖基础上,每个团组选派3人以上,分别挂任受援医院副院长、科室(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等职务,对4个县区医院进行“叠加”式组团帮扶,并对受援医院医共体的60所贫困乡镇卫生院定期开展巡诊、教学查房、学术讲座教育培训等活动,打通医疗帮扶“最后一公里”。

 创建远程医疗体系,实现优质医疗资源零距离对接,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号”。两市8家医疗机构建立了临床、病理、影像、心电等远程会诊、诊断及远程教育平台,常态化进行远程会诊、远程培训,有效解决了六盘水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

 大连专家成了群众看病“主心骨”

 57岁的彭永清患心律失常多年,经常感觉心慌,因为当地医院不能进行手术,一直靠吃药缓解症状。

 得知大连市中心医院来的帮扶专家已经在这里做了几十例射频消融手术,她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冯磊教授去年12月8日给我做的手术,第二天就出院了,现在和正常人一样。”多年病根消除了,彭永清逢人就宣传:“有病找大连专家。”

 “以前好多大手术我们不能独立开展,患者需要到北京、上海、广州大医院去做。这几年,先后有80余位大连专家来我院,帮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7项,填补了我市乃至我省的空白。”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院长郎庆华说。

 对口帮扶以来,大连市已派驻近440名医疗专家坐诊六盘水各级医院把脉病情。为让“大连专家”作用最大限度发挥,两地创建共享专家体系,打破过去帮扶专家只在受援医院一家开展业务的限制,通过定期在六盘水市各个医院巡诊,有效解决了“大连专家门诊”一号难求的问题。“共享医疗专家”满足了广大患者就近看病就医的需求,“大连专家”成了当地百姓看病就医的“主心骨”。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刚到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时,心内科做射频消融手术,只有冯磊一个人上阵。现在,该院全科医疗的向万发医生在冯磊指导下,已经独立做了20多例手术。

 “在帮扶专家的带动下,我院心内科、神经内科、骨科和重症医学科等20余个学科得到发展,医院医疗技术水平迅速提升。虽然六盘水地区人口只有350万,但我院服务的患者多达1000余万,周边城市乃至云南的患者都慕名前来就医。”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冬梅说。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是大连市医疗帮扶六盘水的初衷。

 为实现这个目标,大连市在医疗帮扶中注重人才培养,一方面通过帮扶专家开展“传、帮、带”,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大连市对口帮扶医院接收六盘水市96名医疗人才来连进修培训、跟班学习,进修内容涉及护理、中医、急救、疫情数据分析等多个专业,还对3个月以上研修人员进行导师制培养。

 通过创建“造血式”人才培养体系,大连为六盘水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有效提升了六盘水医疗专业骨干的技术能力,填补六盘水市医疗技术空白17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