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质纯正,香味宜人;薄如纸张,铺书透字;韧性十足,10公斤秤砣压不坏,这就是昌图亮中桥干豆腐。
如今,加工销售干豆腐已经成为该镇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全镇有常年加工作坊400余家,从业人员达1200多人,日产干豆腐3万多斤。
光绪十四年,这嘎达就做干豆腐啦
尖椒干豆腐、葱油干豆腐、老汤干豆腐……无论是凉拌、热炒、烩汤,还是直接食用,干豆腐都是咱老百姓家里的常菜。而亮中桥干豆腐在市场上、在大大小小的饭店里都是招牌,是好吃的同义词。
同样是干豆腐,为啥亮中桥干豆腐让人吃了忘不了?根据历史考证,亮中桥干豆腐的制作起源于清朝光绪十四年,延续至现代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矿泉水做出的干豆腐,特别有味儿
那时候,很多人琢磨着亮中桥干豆腐为啥好吃呢。然而只要离开了亮中桥镇,选择再好的大豆,再严苛的工艺流程,做出的干豆腐始终不是那味儿。
这个秘密直到1996年才被人们揭开。
这一年,经地矿部辽宁测试中心鉴定,亮中桥镇地下水为低钠偏硅酸型优质矿泉水。这一发现,揭开了亮中桥干豆腐色正味纯、干薄软韧、勘称一绝的奥秘。
经研究发现,亮中桥干豆腐质量优良是与地下水质密不可分的。亮中桥干豆腐的生产方式以农家手工作坊为主,手工制作干豆腐用的是水泵抽取的地下水,而正是由于地下水中低钠偏硅酸的存在,才使干豆腐变得更加薄韧,吃起来口感筋道,豆香味足。
最苦不过做豆腐,传统手艺代代相传
对于如何做好干豆腐,亮中桥镇八棵村的邹凤国最有发言权。凌晨两点,体内的生物钟准时将邹凤国和妻子从睡梦中唤醒,两人简单收拾后,走进豆腐房,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
邹凤国说,他做干豆腐20多年了,要做好干豆腐,得把提前泡好的大豆榨成豆浆,煮豆浆,过滤豆渣,再将豆浆不停地搅动,适时适量地点入卤水,随后把变得粘稠即将成块的豆浆薄薄地浇在豆腐包布上,通过物理挤压除去多余水分,待一段时间后,就可以一张一张地起干豆腐了。
邹凤国说:“俗话说最苦不过做豆腐。苦就苦在每天凌晨干活,才能赶在清晨把干豆腐做好,白天到市场上卖。我家做干豆腐的手艺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消费者也都非常认可纯手工制作的干豆腐,因为和机器加工的干豆腐相比,吃起来口感更细腻,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更‘肉头’。”
如今,真空包装全国发货,在哪儿都能吃到
谈起亮中桥干豆腐,八棵村的“80后”第一书记张学龙说:“我刚到村里时,就听说亮中桥干豆腐最出名。”
张学龙联合其他第一书记曾经在辽宁友谊宾馆办了年货大集。在为期两天的集市活动中,干豆腐卖得非常快。
好的土特产品也吸引了更多回乡创业的年轻人。2019年,八棵村的“90后”小伙儿王刚毅然回到家乡做起了土特产品。王刚说:“以前我在沈阳从事教育行业,做的挺不错,但有几次我回老家,发现年轻人越来越少,尤其是亮中桥干豆腐、白酒、粘豆包……这么多好东西不被外边的市场知晓,实在太可惜了,感觉有责任把家乡的优秀土特产品推广出去。”
有了这个想法,2019年11月,王刚成立了昌图文启土特产销售有限公司,整合当地土特产品资源,通过网上平台和微信朋友圈推广销售,仅40天就达成了50万元的销售额。目前,亮中桥干豆腐真空包装后放置冰袋,可以做到全国发货。
全镇豆制品年产值近亿元,发展上道儿了
2015年,亮中桥镇新引进福源豆制品加工项目,在永丰村成立了福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加工干豆腐、豆干、豆皮、内脂豆腐、素鸡及真空包装系列豆制品。目前,该企业日生产干豆腐5.5吨,深加工豆制品1吨。亮中桥全镇豆制品加工产业年可实现产值近亿元。
同时,该镇成立了豆制品协会,进军豆制品高端市场,统一购进原材料,统一包装、品牌、销售。协会的成立使亮中桥镇的豆制品行业走上了自我约束、相互监督、依法经营、规范有序的自律管理轨道。
“十四五”期间,亮中桥镇计划在“新三线”、昌法公路两侧建设集原材料生产加工、商贸批发零售、冷链仓储运输、农家乐观光于一体的健康食品产业园,并以此为依托,把亮中桥干豆腐、白酒等知名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