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褐色的石漆墙裙、深灰色的方砖路面、宽敞创意的凉亭、有序停放的车辆,还有一排排城市文化宣传栏……走进大连市中山区人民路街道刚刚改造的警后大院,洁净、舒适的感觉扑面而来,值得一提的是,人民路街道党工委还在警后大院精心打造了一面党史文化墙,让党史学习教育“抬头见”“天天见”,在潜移默化中让红色历史深植人们心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的警后大院,由5栋楼4家产权单位组成,紧邻三八商城农贸市场,共有居民210户。楼院曾长期处于弃管状态,垃圾成堆,车乱停乱放。最让居民发愁的是,地面破损严重,车辆在几栋楼间穿行,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四溅。而且一下雨就积水,居民需要趟水出行。楼院地下管道也总出毛病。修好了,又堵了,再接着修,再一次堵上……地下管网更新升级迫在眉睫。
小区的改造可不是小事,涉及方方面面,光凭街道的力量肯定是不行的。中山区人民路街道党工委把情况反映到区委。中山区委主要领导得知后,亲自到警后大院走访调研,摸清楼院改造升级的实际困难。区里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引进企业援助工程改造项目,无偿出资60万元资金。有了资金支持,还要取得产权单位的同意。警后大院产权复杂,既涉及部队,又涉及企业,推进过程困难重重。为此,人民路街道成立了警后大院改造项目攻关小组,反复多次与产权单位商谈。其中有家产权单位去了3次才取得同意函。
主要障碍都破解了,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启动。为了把好事办好,人民路街道党工委牵头,社区党组织主导,通过楼院党支部会、楼长议事会、楼院共治联席会等方式,广泛问需、问计于民,然后根据居民意见做出规划方案,再交由居民讨论,从寻找地下管网图纸,到设计改造升级方案,再到跟踪施工监督质量保障安全,力求每一个设计、每一项流程都和广大居民达成共识。
围拢封闭小区是改造的关键一步。弃管楼院大都是非封闭小区,要做好管理服务,需靶向发力,精准施策。人民路街道先将楼院围拢起来,安装上大铁门,首先解决了安全、交通等方面隐患问题。街道还择优挑选引进了辽宁管家婆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让管家婆物业对接弃管楼,解决了老旧微小区基层治理的物业缺位难题。
干了一春,警后大院终于旧貌换新颜。“街道干部每天往我们楼院跑,我们都和他们混熟了。这回给我们楼院升级改造工程可不小,新建了地下管网,新铺了路面,新安装了停车杆、楼道门、路灯……更重要的是小区围拢封闭后,杜绝了往来车辆穿行,既安全又整洁。感谢中山区、街道和社区党员干部的付出。”警后大院15号楼居民曾宪起说起楼院改造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改造后的七一大院,一改以往脏乱差形象,破损的玻璃更换了,道路硬化了,安装上了防盗门、晾衣架,还建起了休闲文化长廊……30位大院居民在共同签名的感谢信中写道:“院内面貌焕然一新,更是把大院下水道堵塞老大难问题解决了……我们现在一走进大院,心里就亮堂堂的,我们知道党一直都在关心着我们,我们和党走的更近了……”
“我们就想尽心尽力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身边事,急群众之所需,努力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文明、和谐、舒适的宜居环境,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惠及于民、取信于民。”人民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彦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