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千山区委综合事务保障中心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把档案文化与品牌理念相结合,倾心打造“温馨千山•贴心保障”党建品牌。以党建工作引领和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推动了档案管理和史志编撰工作的创新发展。
千山区档案馆成立于1985年10月,2018年8月机构改革将其划归到中共千山区委综合事务保障中心。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它的发展如何是衡量档案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区委、区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档案馆工作,在工作中给予了大力支持。近年来,根据档案工作发展的阶段性需求,扩大档案馆房面积约120㎡,增设标准密集架32列,扩容了约四万卷档案的存储空间;并配备了复印机、电子监控、空调、防盗门等必要设备,投入资金30余万元,为推进档案馆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千山区委综合事务保障中心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档案管理和史志编撰等主业主责,全力开展全区档案存档工作,不断加强中心档案馆的建设管理,加大力度,拓宽渠道,收集、征集反映千山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各种实物及文字资料,以及珍藏于个人手中的宝贵资料。在征集工作中采取思想发动、跟踪线索、制定规章、有偿征集等灵活多样的征集渠道,极大地丰富了馆藏。
目前,千山区区馆贮存122个全宗、57060卷459046件档案。其中文书档35485卷459046件、馆藏资料1031册。馆内有各种检索工具850册,25种202.6万字的编研资料,千山区档案馆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区档案信息中心。全面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电子档案和档案数字化成果显著。截至目前,已完成纸质档案数字化10250卷、27476件,并已全部备份到市档案馆信息处统一保管。建立健全档案各项管理制度,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制定完善安全保密、档库房管理、档借(查)阅、档案利用、档案登记统记计、鉴定与销毁、档案馆接收档案、档案馆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各项制度,推动各项工作流程工作环节统一化、标准化。
千山区档案馆对外查档工作面向广大群众百姓,新冠疫情的来袭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压实防控责任、合理安排人员、加强健康监测,落实档案实体安全防护措施,在保障个人与档案实体双重安全的情况下,推出远程查档服务工作;对于重大事项和疫情防控工作的特需查档,力求特事特办,在落实防疫措施的同时,优质高效提供便利服务。
史志编撰工作是千山区委综合事务保障中心的另一项主要业务。为抓好日常史志收集整理工作,中心有计划增强部门联动,多方参与部门文史工作的编写与资料整理,使各类文史资料的挖掘与整理科学化、常态化,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营造文化千山的热潮。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编史修志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也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作为研究党史和地方志的职能部门,千山区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记载了千山区一年又一年的变迁,见证了千山区日异月新的发展进步。
承载历史,面向未来,一本本厚重的史志,凝聚着修志人无数心血,根植在千山区的人文历史之中,也记录着时代的发展进程。
在做好档案工作和史志编撰工作的同时,作为综合性服务保障部门,千山区委综合事务保障中心不断深化公益性事业改革各项工作,抓好队伍建设,延伸服务职能,全力做好会务保障、信息报送等综合服务。
着力提高档案管理、史志编撰等业务水平,建设设施更加完善齐全的场馆,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千山区委综合事务保障中心让相对静态的业务工作,融入到千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当中去,开拓视野,焕发活力,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