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班去!”在阜蒙县一些乡镇,每天早晨7时多,许多村民穿戴整齐,成群结队来到附近的“扶贫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据了解,这是近年来才有的新景象。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推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是阻断贫困的最直接、最现实的举措。近年来,阜蒙县因地制宜,认真落实省、市支持“扶贫车间”建设的政策措施,以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为原则,激活农民内生发展动力,把“扶贫车间”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举措,探索出了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
在平安地镇押京村的一处农家小院里,十多名妇女正在加工裁剪好的布料,锁边、缝合、折叠,忙碌而有序。“我们在这里培训了将近20天,这些天里我们掌握了制作服装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家门口干活不仅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还能顾上家,以后我会好好干!”来到村上的吉尚制衣“扶贫车间”,押京村村民海春红对未来的日子充满希望。
阜蒙县是农业大县。在全县64万农业人口中,有的因为没文化、没技术,出去找不到活干;有的因年龄大或身体残疾,企业不愿意招;还有的上有老下有小,不能或不宜外出打工。缺乏就业机会,就成了他们不能致富的痛点。
从2017年到2020年,阜蒙县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项行动计划”,保持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常态化。这当中,针对部分群众既无致富技能、又无法外出务工难以增收的实际问题,阜蒙县探索拓宽就业渠道、提供稳定就业岗位的长效之法,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健全县、乡镇劳动力转移服务机构,明确工作职责,配备劳动保障协理员,专职做好劳动力就业服务保障工作。
全县对域内直接进村的“扶贫车间”服务上门,加大鼓励支持力度,广泛开展项目用工宣传及就业岗位对接活动,确保服务保障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同时依托资源优势,聚集各界力量,整合市场要素,积极动员在外的能人返乡创业,凝心聚力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在手续办理上,县里落实“一站式”“最多跑一次”要求,制定科学优化的认定程序,加快“扶贫车间”的认定和公示。
阜蒙县在加快“扶贫车间”建设速度的同时,也毫不放松建设质量,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培育,注重环境保护,推动“扶贫车间”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高效化利用,确保“扶贫车间”绿色、安全、可持续发展。目前,阜蒙县已有112家“扶贫车间”开在了老百姓的家门口,涉及手工产品加工业、服装加工业、农产品初加工业、简单工业制造业等4大类产业,吸纳剩余劳动力3000余人。
自去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阜蒙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战略工程,开展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成立保障联动工作小组和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专班,专门负责引领督办此项工作。
一个个“扶贫车间”的建成运营,不仅帮助留守农村的老人、妇女、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做到务工、务农和顾家三不误,还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