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小浆果做成了大产业
小浆果做成了大产业
【2021-05-18 来源:辽宁日报】

5月17日,记者走进凤城市宝山镇岔路村,只见一座座大棚错落有致,高标准产业基地处处洋溢着生机。

昔日的岔路村以种植玉米和山上放蚕为主,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曾是有名的贫困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是村里的‘短板’,要带领村民富起来,除了实干苦干,还得巧干。”岔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郎庆利说。几年来,岔路村积极发展小浆果产业,并利用“飞地经济”项目,通过“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把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2017年,村“两委”成员以个人名义合资盘下村里的一处蓝莓园,开始发展小浆果产业。“到现在,村里建设蓝莓、草莓大棚80座,共有蓝莓、草莓种植户30户,平均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带动200多人就业。”郎庆利说。

放眼望去,一排排钢架结构大棚整齐划一,大棚里种植的草莓、蓝莓等小浆果,让村民们感受到收获的喜悦。郎庆利告诉记者,2019年,岔路村小浆果基地吸引了兄弟乡镇11个村的目光,以“飞地”形式落户到岔路村,投资470万元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抱团儿“造大船”。

“我们把项目落户到基础条件更好的地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石城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王英丽说,“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岔路村小浆果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并且配套设施完备,产销链条网成熟,我们就将4个村的项目‘飞’到岔路村,目前已经取得收益。”

如今,岔路村通过吸引“飞地”模式的集体经济项目,解决了5个乡镇15个村的难题,也把自己打造成为全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基地。

不仅如此,岔路村还成立股份经营合作社,实现了“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发展成果与村民共享。村里把集体收入的一部分用于为村民分红,村民富了,集体得到的收益更多。

“2018年,村集体收入仅5万元,到2020年已达到100万元。下一步,我们还得抓住机遇,争取5年内净收入突破200万元以上。”说起岔路村的未来,郎庆利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