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要脱贫、党建必先行。锦州市义县紧紧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增强脱贫攻坚动力。
在锦州市义县七里河村“存仁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花卉大棚,工人们正忙着采摘鲜花。七里河村通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178户贫困户入股扶郎花种植项目,每股年分红1500元,还有34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增收。为避免产业单一,七里河村又先后成立了肉牛养殖专业生产合作社和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如今实现整村脱贫,踏上小康路。把牛养好,还得把牛卖好。桑土营子村将村集体所有的辽西活畜交易中心、12户农户的劳力和23户农户的土地有机结合,并吸纳全村114户肉牛养殖户,周边65名肉牛经济人入社,成立了辽西活畜交易互助合作社。目前,辽西活畜交易中心年肉牛流通量超过3万头,交易额达到2亿元,桑土营子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牛”村。
截至目前,锦州义县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83个,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空壳村全部“清零”。今年,锦州市义县将进一步强化产业项目兜底保障,大力发展“飞地扶贫”模式,力争每户贫困户都有2种以上产业扶持增收渠道,实现多重覆盖、叠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