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以来,省农科院充分发挥成果、技术和人才优势,在对口帮扶的7个贫困县和12个定点扶贫村中,创新实施“政府+科技+企业+贫困户”的示范引领、院县共建模式,形成科技助力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
日前,省农科院科技服务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过去靠种玉米为生的锦州市义县农民陈公印,怎么也没想到他承包的100亩荒山,会变成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2012年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他种上了岳阳红、岳华新品种苹果,这几年山上的苹果连年丰产,让陈公印一家从贫困走向了富裕。2007年,省农科院与锦州义县结成科技共建单位,派驻果树专家担任科技副县长,帮助义县发展果树产业,引进果树新品种和配套新技术,使全县34万亩荒山变成果园,打造出“全国早金酥梨第一县”,新品种苹果远销东南亚,4000多名贫困户因此脱贫。省农科院还通过派驻工作队方式,到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2014年至今,省农科院沙地所派驻工作队一直驻扎贫困村--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平安地镇莫古土村,帮助引进20只种羊,通过肉羊品种杂交改良,改变村民的养羊观念,提高科学饲养水平,6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000元增加到13000元。省农科院专门成立科技扶贫管理部门,为每个对口县和村制定“个性化帮扶规划”。近6年来,共组建33支扶贫工作队和104个科技特派团,61名科技副县长和第一书记,600多名专家长期奋战在贫困村庄,直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指导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多年来,省农科院先后4次被评为“全国扶贫工作先进集体”,共108人次获得“国家十大扶贫状元”“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定点扶贫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