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鱼、大豆腐、旱黄瓜和车厘子……6月1日清晨5:30,伴随着晨曦,在沈河区北文萃路上,200多个流动摊贩渐渐忙碌起来,支摊、摆货、吆喝。
沉睡了一夜的小巷开始醒来,烟火徐徐升腾。
从五里河东巷到五爱街口,全长390米的北文萃路早市,365天全年无休。每天都会在清晨5:30准时出现,然后在上午8:00准时消失。白天,这里毗邻沈阳城市中心金廊,商务楼宇众多;到了夜晚,沿街的网红串店又让人那么着迷…… 这样的一条街路,显而易见地不好“管”。 在沈阳城市精细化管理这个大课题面前,五里河街道面临的问题只有一个:如何把这条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路管好。
尝/试
巡侃式管理
——精“细”于心,透着亲切
“黄瓜,顶瓜带刺儿的黄瓜,就剩这几堆了,给钱就卖啊!” “天天都是你最后一个收摊。这点破黄瓜还卖啥?赶紧收摊走人!”
这样的对话,是不是听着熟悉又刺耳?是的,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伴随着清晨到来的早市,市场管理也是这么简单、粗暴、接地气。但在沈河区五里河街道辖区内的北文萃路早市,一切却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老大哥,好几天没见,这是棚里的菜下来了?” “可不咋滴,正好赶上棚里摘西红柿,还剩点儿,我就赶紧推过来卖了。” “虽说是临时来几天,可你也得和大家伙一样,把周围的垃圾拾掇好啊!” “放心,放心。我这垃圾桶都备着呢,保证不祸祸!”
随便在北文萃路早市走一遭,耳边到处都是市场管理人员和业户们唠家常式的沟通和对话。 “街道城管负责禁止市场的口部外溢;市场监管、商务局等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日常管理则由市场主体负责。”街道副主任刘昀对记者说,北文萃路早市的管理层层负责、各司其职。日常管理中,发现哪里有不到位的地方,他们会第一时间约谈市场主办方及时纠正。 目前,这里每天上行的有200多名业户,高峰时有300多个摊位。他们无一例外地身着统一的红色马甲,每个摊位前摆放一个灰色垃圾桶。摊位内外看不见一点菜叶、杂物等垃圾。 “把摊位的卫生打扫好,有垃圾就处理,撤摊了垃圾也会随车带走。”市场业户李欣说,他在这个早市卖10多年海鲜了,对这个市场和周边居民感情可深了。“管理员一天十趟八趟地来回溜,人心都是肉长的,咱也不能总让人提醒啊!”“把环境打理好,人家才爱来。来的人多了,生意自然就好了!”说起自己的生意经和市场管理,李欣道出了大实话。正是有了业户、市场主体、相关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北文萃路早市才能越办越好。 早市的受益者还有区域周边13幢居民楼、800多户居民,他们每天可以买到平价、放心的蔬菜、水果和肉蛋。甚至,住在大东、浑南区的居民也会大老远跑来。“这个市场好!环境特别干净,服务也好。我一周一次,固定上这儿买菜。”家住浑南区的李秀红阿姨说。 “油污不落地,垃圾不落地。”早市管理员谷军告诉记者。 “业户、市场主体和管理者是市场繁荣发展的关键环节。把这些关系捋顺了,市场才能长久生存。”街道城管科长曹德鑫说。 “市场关停我们省事儿,可老百姓不干。所以不能‘一刀切’,我们要以解决百姓需求为第一要务。”“未来,我们会考虑对北文萃路上的车位进行更为科学的调配,让早市业户的车辆停放更加规范,让早市变得更有秩序。”刘昀说。
尝/试
前置式吹哨
——画“图”在心,马路留温
北文萃路早市撤市后,这条二级马路恢复了它原本的职能。 没一会儿,文翠社区、盛华苑社区各有1名网格员,分别在路面上开始了一天的巡视。“和其他地方相比,我们街道的网格员、路长明显更累、任务也更多。”刘昀开诚布公地说。而五里河街道党工委书记、一级路长李春海补充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城市精细化管理需要有绣花一样的本事。” 结合市、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相关要求,最近一段时间,街道各级路长除日常巡视管理外,还在着手制作“路图”。 街道下辖北文萃路等7条街、6个小巷和5条路,路长们要想成为分管区域和路段的“路路通”“明白人”和“好管家”,必须摸清“家底”。马路上的井箅有多少个?哪些已经破损需要立即维修,哪些存在隐患?路边石是否完好?商家门口的线缆都是啥情况?路队、路长们得慢慢梳理。 等到这些捋明白之后,街道一次性做好标记,并将情况上报给市政、绿化、各运营商、公共服务单位等。遇到问题,不用天天拍照、时时对接,路长们一次性上报情况后,相关部门会第一时间赶去现场。目前,街道所属街路巷的“路图”已全部整理完成,街路上的问题正在对接、整改中。 “路图”完成后,路长们就省心多了。 不久前,盛华苑社区网格员巡查时发现:小区地下停车场入口处的边石有轻微漏水。这要搁在从前,没一段时间问题解决不了。这回,针对北文萃路漏水一事,三级路长盛华苑社区书记关曙光第一时间“吹哨”,沈河区精管办、市政、执法、街道、社区、水务集团、物业、产权单位等各成员立即响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共同解决。几经查看,相关部门认为:需要将漏水处理工家园小区2个门卫岗亭拆除后,才能确定漏水点位并维修。为此,街道的二三级路长协同街道和产权单位协商。最终,产权单位将岗亭拆除,全力配合漏水点抢修、修复。 北文萃路路长之一、文翠社区书记王娟说:“我们在与各部门沟通中,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这样,社区的日常工作也会找到相关部门,请求他们支援、帮助。双方合作共赢,工作起来特别顺心。” 在五里河街道,上上下下都是把活儿干在了前头。 “不能为管理而管理,今天修路、明天剪枝。”“街路真正的主角是老百姓,我们管的是带着温度的民生和经济,不是冷冰冰的路面和边石。”路长们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尝/试
换位式推进
——入“邻”体验,沿街商户心中有杆秤
在北文萃路及周边区域,既有居民小区又有佳兆业、一方广场这样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在这里,早市、网红串店和时尚音乐酒吧交错,商务楼宇和居民楼并立。白天,附近的商务楼宇内数百家公司、千余名白领在这里工作;到了晚上,烟熏火燎的串店和佳兆业门前的新市集、音乐酒吧并行。 127家商户,57家小餐饮,9家网红烤串小店…… 无疑,北文萃路的精细化管理问题不只早市一个。就在几天前的一个夜晚,一级路长李春海、二级路长刘昀和三级路长王娟,把街上9家网红串店的老板请来,目的只有一个:一起交交心。 “有的串店在这儿经营十多年了,内外环境一直不错,可赶上忙的时候,环境问题挺突出。”“有的店垃圾不好好分类,厨余垃圾里面全是杂物。”“有的店油烟扰民,楼上的老百姓投诉了。”“沿街外摆,垃圾外溢,街边的绿树、边石都跟着‘遭殃’”……针对夜晚串店经营的一系列问题,几位路长摆事实讲道理,还带着9位串店老板跑到饭店后院、居民楼道和楼上的百姓家中,实地体会和串店做“邻居”的感受。 “大家伙现在生意不好做,我们特别理解。但咱们经营需要合理合法合规。”“你们楼上的居民也需要相对安静平稳的生活环境啊!谁愿意工作一天,回到家就闻到呛鼻子的油烟味和吵闹声呢?”“咱都换位思考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几位路长你一言我一语,话语生动朴实、句句在理。 “我印象中的城管干部就是‘粗人’,发现问题对我们连喊带叫。这回谈完话以后,咱心服口服。”“我们提出来的问题,甚至自己没想到的问题,路长们都帮着想出了解决办法。”几位串店老板深受感动。 大家伙一下子把串店经营的主要问题说开了:要使用合格、环保的油烟净化装置,不能污染环境;要主动做好垃圾分类,不给周边环境造成负担。为了解决串店的实际问题,街道和相关部门、企业协商,每天固定时间、人员、车辆,集中上门收取沿街饭店的垃圾。当个别商户有需求时,一个电话就会有专业环卫车辆上门收垃圾。而厨余垃圾则会在每天13:30 、21:30和次日凌晨2:00,分3次上门收取。 在收集厨余垃圾时,工作人员一旦发现哪个商户垃圾分类做得不好,立即联系街道城管部门,第一次警告约谈、第二次亮黄牌提醒,第三次呢?刘昀的原话是“后果很严重哟!” 万事开头难。和沿街57家餐饮店铺不断地“联谊”,街道城管和行政执法人员分时段三班倒,强化日常引导和有序管理,他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汗水和努力。商户们的经营行为越来越规范,有的甚至还和楼上的居民成了好邻居、好朋友。 在这儿开了12年店的小黄帽串吧老板李亮深有感触地说:“甭管多大的店,必须把环境卫生搞好,搞不好没人愿意来!”因为为人真诚,楼上的邻居们十分认可李亮,有时还会主动把自家的亲朋介绍到店里打工。相处下来,大家12年没红过脸、相处和谐。 有了方方面面的努力,五里河街道、区城管局、城投公司收集厨余垃圾的做法在全市得以推广。 城市不光由钢筋水泥构成,它更应有生活的烟火气息。 为了这样的理念,五里河街道还利用辖区内的社会资源,与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筑学院专家联手,研究制定区域未来的发展规划,请专家参与早市改造与规划、餐饮文化的发展及走向,谋划街路未来的建设和管理。 “北文萃路上元素丰富,有市场、有楼宇、有居民小区更有餐饮文化和经济民生。”沈河区相关领导表示,希望市井味儿十足的北文萃路在城市洁化、序化、美化、亮化和文化上能够走得更深、更远,帮助更多的街路进行实践与思索。
采访手记
“细”进民心最关键
这是一篇民生的对话,也是生活的对话。 在沈阳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进程中,沈河区北文萃路早市的留存一度还存在争议。最对立的观点是—— “早市乱哄哄,周边环境也跟着变糟糕了,不如把它关停了!” “附近生活的老百姓需要它,不能一关了之!”…… 最后,五里河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春海说:“它能给五里河地区带来更多的城市烟火。”这句话拨动了大家的心弦,并由此引发了他们关于精细化管理、关于“路长制”的N种尝试。 记者连续几天的体验发现,这样的尝试是有效的,是受到当地居民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