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 新闻报道 高山泉水致富有“稻”
高山泉水致富有“稻”
【2021-06-05 来源:铁岭日报社】

5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谚语说“小满时节农事忙”,在开原市下肥镇康禾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田里,便看到了这样的乡村图景。农民们抓紧农时,插秧育稻,插秧机在田间穿梭,一株株绿油油的稻苗被栽种进泥土中,田间地头人机相映,一派忙碌。

 康禾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苏展说,3400亩稻田全部用来种植“绿色”水稻,只因他不想辜负这片绝佳之地。

 这里的水稻有“故事”

 下肥镇地处长白山余脉,柴河上游,没有经过任何工厂、矿业的污染,河水清澈优质,得此滋养,自然能出好田。而下肥镇土壤又经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应用研究所检测,天然含有硒元素,非常适宜种植绿色富硒水稻。

自然的馈赠给予了下肥镇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白鹭的到来又让水稻品质向更高标准飞跃。

每年惊蛰过后,一群群白鹭从南方赶来,在广阔的水稻田里栖息捕食,场面蔚为壮观。白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栖息地的环境选择极其挑剔,能把下肥镇种植的水田作为它们游戏和捕食的“乐园”,说明这里的环境实在太“纯洁”了,也让下肥镇鹭田稻显得十分稀有。

正是这样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上佳的生态大米,在这里白鹭和大米和谐共生,播种时节白鹭归来,秋收时万鸟南飞,康禾种植专业合作社“鹭田大米”的品牌也因此得名。

绿色品牌带火特色农业

“我们合作社提供的就是‘保姆式’托管种植模式,从耕地、育苗、插秧到收割,全程“一条龙”服务。春天,合作社统一给农户提供我们精心筛选的优质种子,到了秋天合作社再统一收购,不仅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也保证了水稻在种植标准、产量和质量上的稳定。”苏展一边向记者介绍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还一边拿起手中包装好的大米展示起来,“吃过我们产的大米,都说它米色青白,米质晶莹剔透,香味浓郁,其实这背后都是我们严苛的把关”

所谓“种好禾一半”,选好种是关键,合作社将国产第一的五常“稻花香”引进种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下肥镇土地特色进行品种优化,实现种子价值最大效能,其次是施肥关,秉承绿色稻米的种植理念,有机施肥为主。在驱车前往田地的路上,苏展指着窗外田埂上成片的牛粪,还清晰可见。但也有部分农户田地因早期过于追求低投入、高产出,常年使用无机化肥提高水稻产量,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匮乏,苏展根据测土配方,本着“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制定专属的营养配比肥料,恢复土壤生产力。最后是用药环节,针对水稻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坚持物理防治,因此杀虫灯成为了合作社水稻田里的“守护神”,保证了“鹭田大米”的清洁度。

为了实现科学种植,提高稻米产量,合作社还先后和沈阳农业大学的教授合作,进行种植技术指导,给合作社农技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在合作社进行了生物碳基肥的试验田,一旦成功,环保的施肥方法将在全镇乃至全市推广。

每一个把关环节都有力地保证了“鹭田大米”的品质,随之而来的便是农业的好效益。苏展说,去年已经销售精品大米100多吨了,预计今年销量远远将超过去年。

村民富了 分红就业两不误

自从加入了合作社,土地被托管,东下肥村68岁的刘大爷就过上了分红就业两不误的生活,“心里真是高兴啊,天天到合作社打工都可有劲儿了!”他一边忙着将育秧苗盘摆上车,一边告诉记者,“我这活儿不累,这岁数还能照样出来打工贴补家用。”刘大爷儿女都外出打工,常年不在身边,和老伴年岁渐长,眼看着种不动手里的几亩良田,正好合作社和农户搞起了土地托管,他就和合作社签了合同。“我们种子、化肥、收割啥也不用管,更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合作社还高出市场价格来收购我们的稻米,给我们老两口增收不少呢。”

一有时间,刘大爷就到合作社打零工,还自称自己也是“上班族”!不仅仅是刘大爷,从2017年开始,通过合作社水稻种植项目直接扶持110户贫困户,受益者共计182人,年分红104468元。除此之外,还为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提供劳务机会,实现多渠道增收。合作社先后被各级政府授予“开原市农民工就业扶贫基地”“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国绿色原生态种植示范基地”等荣誉,苏展对合作社接下来的打算也早有规划,加强打造绿色稻米品牌,积极探索稻米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宽村民的“致富路”。

田野里到处都是灵动的生机,看着翠绿的禾苗,村民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在不断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