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瓦房店市泡崖乡五间房村,美国约翰迪尔牌大型收割机在高粱地里穿行,不一会儿,一大片高粱穗经过收割脱粒装车运走,身后一大片高粱秸秆散发出丝丝香甜的气息。站在田地道边的于保峰掩不住内心的喜悦:“我去年种了4000亩酒高粱,效果不错,今年种了18000亩,无论产量还是质量、效益都比去年强不少。”
作为一位率先使用大型机械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于保峰尝到了农业机械化的甜头,也品味过这其中的艰难与苦处。当年,于保峰育种育苗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他看到农民耕作几乎是一家一户为单位,辛苦一年收成并不好,便萌生了采用机械化进行农业生产的念头。于是,他先后购进多部播种、收获等专业农机。
“九糯16号是俺家今年种的高粱品种,到秋天一看,穗大,整齐度好,抗病还强,产量比去年高多了。”五间房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社员朱汉仁家的10亩多地全部交给合作社托管,依托于保峰的现代大型机械播种收获,老朱今年收入十分可观。
同样依靠种高粱走上小康路的还有杨家乡新农村和单家村的部分农户。“今年雨水多,杨家乡一些农户的玉米涝死了,而高粱根系发达,耐旱耐涝,今年收成相当不错。”于保峰现在就得到信息,杨家这两个村去年种了300亩高粱,明年要种1000亩。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欣喜地看到,于保峰通过大面积种植、大规模使用现代农机具,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就像他地里的三台大型迪尔收割机,一天一台机器可以收获150亩,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机科科长李成龙对于保峰的生产模式表示赞同。
“我目前已经在九龙街道、老虎屯镇、阎店乡等地流转了8000亩地,明年计划高粱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于保峰的信心来自于越来越成熟的管理技术、越来越现代的种植模式,“明年,我要在春季做蚜虫病害的预防,7月份要做好玉米螟的防治,要让高粱再矮20公分。”于保峰不断总结经验,“明年的订单更大,朝阳、阜新的客户已经陆续与我们增加订单。”于保峰对高粱种植信心十足,他品尝到生活的芳香如同红高粱酿出的酒一样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