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啰啰,多吃点,长肥点……”
10月1日傍晚,走进桓仁满族自治县古城镇二道沟村贫困户王兆清的养猪场,两栋400多平方米的猪舍里,一头头肥猪吃得正欢。
“多亏了党的扶贫好政策,帮我办起了养猪场,成了村里的养猪致富带头人。”老王一边喂猪,一边高兴地说。看着小猪崽翻滚闹腾, 56岁的老王抱起一头,不住摩挲。
一阵悦耳的铃声突然响起,老王操起电话,与远在外地读书的女儿聊起了天,“闺女,今天中秋节,你吃些好吃的,昨天爸爸卖了35头大肥猪,今天母猪又下了一窝小猪崽……”
“以前家里穷,孩子没少遭罪,上学时每天零花钱才一块钱。去年考上了大学,我和闺女高兴得很。”放下电话,忆起往事,老王的眼角里泛起了泪花。
几年前,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彻底击垮了老王。为了治病,他不但花光了积蓄,还欠下了巨额外债,家庭生活举步维艰。
“就在我四处找出路的时候,扶贫政策为俺打开了一扇门。”老王说。2016年,在村里的帮助下,他利用县里的农业产业扶持资金,买下两头可繁母猪进行生产,不断发展壮大养殖产业。
2019年,随着生猪价格上涨,老王养猪赚了钱,女儿也考上了大学“。我家双喜临门,宰了两头猪感谢乡亲们。”老王笑着说。
“今年开春,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又协调银行,为我申请小额贷款5万元,扩大了养殖规模。”老王说,现在,自己的养猪场有近100头猪,年纯收入可达2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