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近日在朝阳召开的全省产业扶贫暨贫困退出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省今后将把产业扶贫做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借鉴朝阳市的一些产业扶贫模式,帮助贫困人口脱离贫困。
朝阳县台子镇横河子村的孙国树,老伴刚刚去世,69岁的他只能做些简单的家务活,家里的5亩地承包给了别人,他只能靠租地的费用和低保金维持生活,一年的收入只有2000多元。不过,今年他又有了一项稳定的收入,那就是他成了当地温氏养猪家庭农场的一员,每年都会得到入股分红。
原来,朝阳县与广东温氏集团合作,在全县14个乡镇建设温氏家庭养猪21处,推行的是“1+3+ N”的产业扶贫模式。1是指政府主导的家庭农场,3是指政府、企业和村,N是指建档立卡户、新增户、返贫户等若干类型的贫困户。贫困户不参与经营但享受分红,利润分配按照6:3;1的比例分成,总利润的60%用于贫困户。按照每头猪返回利益200元计算的话,一个农场可以实现效益120万元。
这种产业模式每个扶贫农场可平均扶持480名贫困人口,全县21个扶贫农场可带动10080人当年脱贫。目前,我省需要产业扶持的有近44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81万人的一半以上,这次在朝阳召开的全省产业扶贫暨贫困退出现场会,组织全省各地扶贫办的领导干部还考察学习了北票市“1+4”产业扶贫模式、龙城区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要求各地学习朝阳经验,因地制宜,选好项目,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做到乡乡有产业、村村有项目、户户有收入。